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M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MSO4溶液是無色液體,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探究M與銅、鋁的活動性順序,請你和他們一起進行以下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M、銅、鋁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怎樣的?
【猜想與假設】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強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
【設計與實驗一】小莉取M絲、銅絲、鋁絲和編號為①、②、③的3支試管,進行如表的實驗(試管中均盛有體積相同、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的稀鹽酸);
實驗操作 | M絲插入試管①中 | 銅絲插入試管②中 | 鋁絲插入試管③中 | 實驗結論 |
剛開始的現象 | 有少量氣泡產生 | 無氣泡 | 無氣泡 | M>Cu:______ |
幾分鐘后的現象 | 有少量氣泡產生 | 無氣泡 | 有大量氣泡產生 | ______ |
【交流與表達】同學們對同一實驗得出兩種不同結論的現象進行了討論,明白了實驗剛開始時試管③中無氣泡產生的原因,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與實驗二】為了進一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同學們取粗細相同,打磨干凈的M絲、鋁絲及相關溶液,又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試管乙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表達】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該實驗可以優化,去掉試管__(填試管編號)中的實驗,也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釋與結論】通過以上實驗,同學們得出了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評價與反思】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對實驗過程進行了如下反思:
(1)影響金屬與酸反應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應的金屬和酸的性質外,還有______________(任寫一種)。
(2)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時,除了上述實驗中已經用到的兩種方法外,還可以根據_______進行判斷(任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臨沂市2017-2018學年下學期九年級化學月考試卷 題型:單選題
欲將粗鹽提純并用所得精鹽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說法正確的是( )
A. 過濾時,用玻璃棒攪拌加快過濾速度
B. 蒸發時,待蒸發皿中晶體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熱
C. 配制溶液時必須使用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酒精燈、量筒、燒杯、玻璃棒等
D. 配制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量、溶解、裝瓶存放等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清遠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含有稀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圖曲線中描述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清遠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下列關于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C.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由于構成它們的碳原子不同
D. 金屬鈉和鎂的化學性質不同,主要是由于鈉原子和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17年5月,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外觀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質。
(1)可燃冰屬于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化學家在較低的溫度和壓力下,用甲烷等為原料制成了金剛石薄膜,該變化屬于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4)常溫常壓時,由甲烷和另兩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80%,則另兩種氣體可能是________。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1)混合物 (2)化學變化 (3)CH4+2O2CO2+2H2O (4)BCD 【解析】根據題中的敘述可知(1)可燃冰屬于混合物;(2)甲烷等為原料制成了金剛石薄膜,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故該變化屬于化學變化;(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4)因為甲烷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75%,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80%,故另兩種氣體中含碳量...用化學符號表示:
(1)2個氫原子_____;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__;
(3)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物質是_____;
(4)3個氫氧根離子_____。
查看答案化學是造福人類的科學,生活中常常用到化學知識。
(1)市場上綠色碘鹽、補鐵醬油中的“碘”、“鐵”指的是_____(選填序號)。
A.單質B.元素C.分子D.原子
(2)“直飲水”機采用“活性炭+超濾層+煮沸”凈水工藝,活性炭在此起_____作用。
(3)多喝硬水對身體有害,硬水要通過_____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4)含氟牙膏能有效預防齲齒。某氟(F)原子中質子數為9,中子數為10,則該氟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_____。
(5)炒菜時,油鍋起火了,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_____。
查看答案對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CO2與CO的比較,錯誤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況下,CO2能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 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D.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現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對X、Y、Z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正確的是( )
A. X>Y>Z B. Y>X>Z C. X>Z>Y D.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量/g | 6.4 | 14.0 | 3.2 | 1.0 |
反應一段時間后的質量/g | 10.0 | 7.2 | x | 1.0 |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a和b是反應物 B. x=3.2
C.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D. d一定是催化劑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式中,正確的是
A. (14+1×4)×2+32+16×4 B. (14×1×4)×2+32+16×4
C. 14+1×4×2+32+16×4 D. (14+1)×4×2+32+16×4
A 【解析】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 1× 4)×2 + 32 + 16×4=132.選A根據微粒的相關性質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的運動
B. 給輪胎打氣——氣體微粒空隙較大
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越大
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
查看答案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查看答案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保定十七中學2018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根據下表信息,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20℃時,NaCl 的溶液度為 36.0
B.40℃時,KCl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40%
C.40℃時,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質量為 145.8g
D.60℃時降溫到 20℃時,KNO3 和 KCl 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較多的是 KNO3
C 【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分析解答。A.由表中數據可知,20℃時,NaCl 的溶液度為36.0g,說法錯誤;B.40℃時,K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28.6%,故說法錯誤;C.40℃時NH4Cl的溶解度為45.8g,故40℃時,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質量為145.8g,說法正確;D.60℃時降溫到 20℃時,KNO3 和 KCl 的飽和溶液的質量不一定...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銅質插頭是利用銅的導電性
B. 鎢制燈絲是利用鎢的熔點低
C. 鋁制成鋁箔是利用鋁的延展性
D. 用鐵鍋炒菜時利用鐵的導熱性
查看答案對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CO2與CO的比較,錯誤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況下,CO2能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 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D.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下列反應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4Fe+3O22Fe2O3 B.2Fe+6HCl=2FeCl3+3H2↑
C.3CuSO4+2Fe=Fe2(SO4)3+3Cu D.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劇烈運動時肌肉里產生乳酸(C3H6O3),會導致肌肉酸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乳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0 B.乳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乳酸中碳、氫、氧元素質量之比為1:2:1
查看答案已知“o”、“●”表示不同種類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 Cu2(OH)2CO32CuO+CO2↑+H2O
B. SO3+H2O═H2SO4
C. H2+CuOCu+H2O
D. FeCl3+3NaOH═Fe(OH)3↓+3NaCl
B 【解析】化合反應是指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是指由一種物質分解生成兩種或多種其他物質的反應。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A、Cu2(OH)2CO32CuO+CO2↑+H2O,由一種物質分解生成了三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B、SO3+H2O═H2SO4,由兩種生成另一...下列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
A. KClO3 B. CaCO3 C. H2O2 D. O2
查看答案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鐵釘生銹
B. 煤的綜合利用中,把煤隔絕空氣加強熱
C. 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硬
D. 工業上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查看答案實驗室有一份碳酸鈉和硫酸鈉的混合粉末,為測定其中碳酸鈉和硫酸鈉的質量比,小冰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3.25g樣品中加入200g稀硫酸后,生成氣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
(3)根據已知條件,列出求解與13.25g樣品反應的稀硫酸中溶質質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4)a的數值是_________;
(5)混合粉末中碳酸鈉和硫酸鈉的質量比為_________;
(6)若要使最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變為10%,則需要向其中加入水的質量為____。
查看答案勇往直前學習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酸堿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活動。同學們的實驗步驟如圖所示:
【收集證據1】(1)甲組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組實驗并不能充分證明氫氧化鈣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是因為他們在加入稀鹽酸前忘記了滴入②________。取用氫氧化鈣時“用藥匙的柄把一端挑一點”的目的是③________。
【繼續實驗】為妥善處理實驗后所得到的廢液,同學們將試管內的溶液A、B混入同一廢液缸中,開始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出現了紅褐色沉淀,過濾得到無色濾液,同學們對無色濾液中的離子組成產生了興趣,進行繼續探究:
【提出問題】除Cl_外,廢液缸中還含有哪幾種離子?
【猜想與假設】小冰:H+、Ca2+、Fe3+ 小城:Ca2+、OH_ 小美:(2)________________
上述猜想中,小冰的猜想一定是錯誤的,不需驗證,理由是(3)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為得出結論,同學們設計了下圖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4)________的猜想是正確的,從而得出結論。
【總結與歸納】回顧整個實驗過程,可以歸納出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是與(5)_______(填物質類別)反應,同時還可歸納出:分析反應后溶液的離子組成時,除了有時可以依據溶液的顏色外,更多時候是根據兩種廢液混合后產生的(6)______________來推知某些離子的有無。
查看答案學習化學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明確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自然界中的兩種物質經過一系列反應就會制得堿E,不信?看看下面這個流程,已知F是貝殼的主要成分。(說明:用“一”表示兩物質能發生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假設貝殼和草木灰中的雜質均不影響下列反應)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F.__________
(2)A和B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清液C和清液D混合后,會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流程中,對環境保護不利的一個步驟是步驟_______(填序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有必要加以優化。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