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質通常都有其“功”與“過”,以下對化學物質的評價不符合事實的是( )
A.氧氣可供人呼吸但會使食物變質
B.化肥能促進植物生長但會污染土壤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煉金屬但會使人中毒
D.二氧化碳能滅火但會造成酸雨
D 【解析】 試題分析:A選項氧氣可供人呼吸但會使食物變質評價符合事實;B選項化肥能促進植物生長但會污染土壤評價符合事實;C選項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煉金屬但會使人中毒,評價符合事實;D選項二氧化碳能滅火但會造成酸雨,評價是不相符的,因為二氧化碳不屬于空氣污染物;故答案選擇D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堿性的溶液都是堿溶液
B. 生成鹽和水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化合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C. 堿中一定含氫和氧元素;鹽的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D. 飽和溶液降溫后一定有晶體析出;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C 【解析】A、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堿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堿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鈉等鹽溶液,錯誤;B、生成鹽和水反應不一定都是中和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化合反應不一定都是氧化反應,如CaO+H2O═Ca(OH)2,錯誤;C、堿中一定含氫氧元素,鹽的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如銨鹽,正確;D、飽和溶液降低溫度不一定有晶體析出,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中山市教育聯合體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考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在高溫條件下,A、B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1)上述圖片中,有__________種化合物分子
(2)在該反應中,以下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屬于置換反應 B.原子種類沒有改變
C.分子的個數沒有改變 D.A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5%
(3)該微觀示意圖中,為了體現化學變化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需在反應后圖片中補畫____________個D分子
(4)①Fe;②③Fe2+;④Fe3+;⑤Fe3O4是常見的化學用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
A.表示一個鐵原子的是-①; B.表示氧化亞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的是—②;
C.表示鐵離子的是—③; D.表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的是—⑤
3 BD 2 C 【解析】(1)由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A、B、C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化學式分別是:CH4、H2O、CO,上述圖片中,有3種化合物分子;(2)A、由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B、對比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改變,正確;C、對比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由質量守定律可知,反應前有2個分子,反應后變化成了4個分子,反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取68g過氧化氫溶液和2g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充分反應后,稱量剩余溶液和濾渣為68.4g.求:
(1)充分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_____g;
(2)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
1.6 5% 【解析】試題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68g+2g﹣68.4g="1.6g" (2)設產生1.6g氧氣需要H2O2的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所用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5% 答:所用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5%。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請運用化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波爾多液不能用鐵器盛裝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鋁制品在空氣中不易生銹的原因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盛澄清石灰水瓶壁有一層薄膜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用酒精作燃料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在鐵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鍍鉻等都能防止生銹,其原理是__________.
Fe+CuSO4═FeSO4+Cu 4Al+3O2═2Al2O3 CO2+Ca(OH)2═CaCO3↓+H2O C2H5OH+3O22CO2+3H2O 與氧氣、水隔絕 【解析】(1)波爾多液中含有硫酸銅,能與鐵制容器反應。(2)鋁制品在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所以鋁制品耐腐蝕。(3)盛澄清石灰水瓶壁沾有澄清石灰水,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墻內開花墻外可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
B.甲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是因為所有化學反應都放出熱量
C.在生煤火爐時,可點燃木柴來引燃煤,是為了使溫度達到煤的著火點
D.合金被廣泛的使用,是因為合金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具有更多優良性能
B 【解析】 試題分析:A、墻內開花墻外可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故正確;B、化學反應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的反應放熱,有的反應吸熱,故錯誤;C、在生煤火爐時,可點燃木柴來引燃煤,是為了使溫度達到煤的著火點,故正確;D、合金被廣泛的使用,是因為合金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具有更多優良性能,硬度大,抗腐蝕性強,故正確。答案: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2018屆九年級4月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一固體粉末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鉀溶液并振蕩,產生的現象如下表。則該固體粉末X 是
加入物質 | 稀鹽酸 | 氯化鋇溶液 | 氫氧化鉀溶液 |
現象 | 固體溶解,產生氣體 | 產生白色沉淀 | 固體溶解 |
A. BaCO3 B. Fe C. Na2CO3 D. BaSO4
C 【解析】固體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固體粉末可能是比較活潑金屬或碳酸鹽;固體粉末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固體粉末可能是碳酸鹽,硫酸鹽或硝酸銀;固體粉末與氫氧化鉀溶液溶解,固體粉末應是可溶性碳酸鹽或硫酸鹽;綜上所述,固體粉末X是Na2CO3。故選C。 點睛∶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二氧化碳,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鋇白色沉淀,碳酸鈉易溶于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8屆九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組成元素和分子構成不同
B.稀有氣體可做保護氣,因為原子最外層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
C.NaOH溶于水溫度升高,因為Na+、OH-擴散吸收的熱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熱量
D.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因為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 【解析】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不同,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所以難失去電子,也難得到電子,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作保護氣,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是水合過程中放出的熱量大于擴散時吸收的熱量,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間組成氫分子,氧原子間組成氧分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遵義市畢業生學業(升學)統一考試化學模擬試卷卷(5) 題型:填空題
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給生活與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燒不當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1)燃燒不完全燃燒既浪費資源,產生的氣體又對環境造成污染。為研究影響物質燃燒的因素,現設計如下圖所示實驗:
將燃燒匙內小木炭塊灼燒至紅熱后,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并塞緊橡皮塞。將注射器內氧氣迅速推入集氣瓶內,觀察到木炭發白光。該實驗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_______有關。燃燒的劇烈程度還與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如__________(舉一日常生活實例),說明__________。
(2)小明、小剛同學在研究滅火的原理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分別在兩個小鐵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點燃,小明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該實驗證明了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小剛同學將一塊濕抹布蓋在小鐵盒上,火焰也立即熄滅,他依據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同種木材細的易燃 說明表面積越大越易燃燒(答案合理均可) 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隔絕空氣(或氧氣) 【解析】(1)由題意知,將注射器內氧氣迅速推入集氣瓶內即增加了氧氣的含量,所以燃燒就更劇烈,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燃燒的劇烈程度還與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如同種木材細的易燃,將煤做成蜂窩狀,燃燒更劇烈;(2)小明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這樣冰水吸...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