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食鹽”、“高鈣牛奶”、“加鐵醬油”中的“碘”“鈣”“鐵”指的是
A.原子 | B.分子 | C.元素 | D.離子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8分) “侯氏制堿法”制得的純堿(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鈉。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擬測定某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下圖所示)。
(1)溶液M含有的溶質是CaCl2和 ;沉淀N的化學式是 。
【方案二】氣體分析法
稱取該純堿樣品21.5g,加入到盛有150 g的稀鹽酸的燒杯中,樣品完全反應后,測得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為162.7 g。
(2)寫出實驗室檢驗反應中生成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
(3)求該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寫出具體計算過程) 。
(4)假如稱量準確,通過計算得到的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比實際數值偏小,你認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事實,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蔗糖在水中擴散——分子在不斷運動 |
B.物體的熱脹冷縮——分子的大小發生變化 |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氣——分子可以再分 |
D.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很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錯誤的是
A.熱脹冷縮——分子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運動 |
C.食物腐敗——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
D.酒精揮發——分子間間隔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不正確的是
A.濕衣晾干—分子不停地運動 | B.水結成冰—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
C.氣體受熱膨脹—分子間間隔變大 | D.輪胎充氣—分子間有間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我國南海海底蘊藏著豐富的錳結核——含有錳、鐵、銅等金屬的礦物。已知錳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25,相對原子質量為55,則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25 | B.30 | C.55 | D.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等質量的鎂、鐵、鋁、鈉四種金屬,含有的原子數目最多的是( )
(已知相對原子質量:鐵---56,鎂---24,鋁---27,鈉---23)
A.鈉 | B.鎂 | C.鋁 | D.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