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據報道,我國已在南海領域試采可燃冰獲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與水在高亞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物質,可燃燒,所以被稱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條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數目相同,CO、C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CO+O22CO2;CH4+2O2
CO2+2H2O。據此分析,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燃燒1米3CO和CH4,消耗氧氣較多的是_________。
(3)有專家指出,“從實現可燃冰試開采成功到大規模開采之路依然遙遠,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下列證據中,支持專家觀點的有________(可多選)。
A.可燃冰存在于低溫與高壓環境,穩定性較差。大規模開采時,稍有不慎,海底沉積物會失去穩定,可能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海嘯
B.可燃冰是高效、資源量大的優質能源,開采可燃冰對我國能源生產有重要價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雖然存儲總量很大,但分布較為分散,目前開采難度很大
D.我國已實現可燃冰全流程試采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采工藝
E.可燃冰與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綠色清潔能源,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前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小組對自動充氣氣球(示意圖如圖)進行下列探究。
[查閱資料]該氣球充氣原理是:通過擠破液體包,使液體與白色粉末接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實現氣球自動充氣。
(1)為檢驗氣體是二氧化碳,可選用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
探究一:液體包內溶液酸堿性的探究
(2)室溫時,用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_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認為是碳酸鈣;乙同學認為是碳酸鈉;丙同學認為是碳酸氫鈉。
[設計并進行實驗]
(3)將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攪拌,固體全部溶解,說明甲同學的猜想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4)室溫時,分別向盛有碳酸氫鈉、碳酸鈉和白色粉末樣品的錐形瓶中注入等體積、足量的10%鹽酸(裝置如圖),記錄如表:
實驗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表中x=___;V1___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結論]
(5)白色粉末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氣可用作火箭發射的燃料 B.空氣可用于工業制備氮氣和氧氣
C.氦氣可用來填充探空氣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實驗裝置,左邊部分帶小孔的眼藥水瓶,下部客浸入和離開白醋。以控制反應進行與停止,它相當于乙圖中的______(選填字母)裝置;該裝置虛線框中應選用乙圖中的______(選填字母)裝置來收集CO2氣體;檢驗CO2氣體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一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樣品中只含碳酸鈉雜質,且成分均勻),為測量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質量、大小相同的3個燒杯,分別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100克,
②向上述3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 份質量不同的樣品;
③充分反應后,再用電子天平稱量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假設產生的氣體完全逸出)。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一 | 實驗二 | 實驗三 | |
反應前稀鹽酸+燒杯質量(克) | 150 | 150 | 150 |
反應前固體樣品質量(克) | 4 | 8 | 12 |
反應后燒杯內物質+燒杯質量(克) | m | 155.8 | 158.7 |
已知實驗中發生的化學反應:NaOH+HCl=NaCl+H2O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1)分析表中教據,寫出判斷實驗二中的樣品已完全反應的理由__________。
(2)表中的m 值為________。
(3)根據實驗二的數據計算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氯化鈉和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
B. 將等質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飽和溶液從30℃降至0℃,析出相同質量的晶體
C. 氯化鈉和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相等時所對應的溫度范圍在20~30 ℃之間
D. 除去碳酸鈉濃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鈉,可用冷卻結晶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新絲綢之路又一次使我國的悠久文化、先進技術走向世界.
(1)古代絲綢之路中的“絲”指的是蠶絲,蠶絲的化學成分與動物毛發相似,則蠶絲富含 (填序號).
A.無機鹽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
(2)黑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由硝酸鉀、硫黃和木炭等組成.黑火藥中至少含有 種元素,黑火藥爆炸時發生的反應為:S+2KNO3+3C═X+3CO2↑+N2↑,則X的化學式為 .
(3)我國的高鐵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鋼軌采用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發生置換反應實現無縫焊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
A.N2氣體(O2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
B.CaO(CaCO3)--加水充分溶解,過濾
C.CO2氣體(CO氣體)--點燃
D.Fe(Cu)--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