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部分化學知識的歸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化學與生活 | B.化學中常見的“三” |
①生活中常用蒸餾的方法軟化硬水 ②用燃燒的方法區分羊毛和滌綸 ③廚房里可用食醋區分小蘇打和食鹽 |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②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③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的三種物質:C、CO、H2 |
C.化學與安全 | D.化學與健康 |
①炒菜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②NaOH溶液沾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 ③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CO | ①老年人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品保鮮 ③長期食用過多食鹽不利于人體健康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軟化硬水,錯誤; B、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正確;②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正確;③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的三種物質:C、CO、H2正確; C、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先通CO后加熱,錯誤; D、甲醛破壞蛋白質的結構,故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品保鮮,錯誤。故選B。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等四校2018屆九年級4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C.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C 【解析】A.固體顆粒彌漫形成的叫煙。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熱;C.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2018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和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和丁。結合微觀示意圖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2∶1
C. 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D. 發生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22∶3
D 【解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了甲醇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A、由丙物質的微觀構成示意圖可知,丙的化學式是CH3OH,相對分子質量是:12+1×4+16=32,錯誤;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1,錯誤;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個反應物的分子生成了2個生成物的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總數發生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教育聯盟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水電解過程中生成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
B. 飽和溶液升溫都能變為不飽和溶液
C. 二氧化碳有毒,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
D.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它可用作食品包裝的保護氣
D 【解析】A、水電解時所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是1:8,錯誤;B、對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升溫可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對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降溫可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錯誤;C、二氧化碳沒有毒性,錯誤;D、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它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食品包裝的保護氣,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實驗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適應性練習(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1)請用化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①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原因是升溫使氣體溶解度____。②食物保存在冰箱中不易變質,是因為化學反應速率與____有關。③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食用“加鐵醬油”可預防____。④醫療急救時需要用純氧,是因為氧氣___________。
(2)小明一家與朋友們決定使用“共享汽車”出行。①“共享汽車”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__(填材料名稱,下同),屬于復合材料的是___。②將鎂鋁合金與鋁片相互刻畫,在鋁片表面留下明顯劃痕,說明鎂鋁合金的硬度_______ 鋁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③使用“共享汽車”出行的好處有____(填標號)
a.降低出行成本 b.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c.節約能源 d.降低交通壓力
減小 溫度 貧血 供給呼吸 鎂鋁合金 玻璃鋼 大于 abcd 【解析】(1)①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喝了汽水后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度降低,常常會打嗝; ②食物被氧化變質的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變質越快,故食物放在冰箱中中不易變質;③人體缺乏鐵元素易得貧血,故加鐵醬油可以預防貧血;④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故醫療急救時需要用純氧; (2)①“共享汽車”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鎂鋁合金;屬...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實驗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適應性練習(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 銅離子—Cu+2 B. 兩個氫分子—2H
C. 純堿—Na2CO3 D. 氧化鐵—FeO
C 【解析】試題分析:A、銅離子應為Cu2+,錯誤;B、應為2H2,錯誤;C、鈉顯+1價,碳酸根顯-2價,由化學式的寫法可得為Na2CO3,正確;D、氧顯-2價,鐵顯+3價,化學式的寫法可得為Fe2O3,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要塞鎮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⑴寫出儀器①的名稱_____。
⑵實驗室用A裝置加熱高錳酸鉀制取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還應對該裝置進行的改進是________。實驗室常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若要得到一瓶較純凈的氫氣,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
⑶張老師要制取一瓶氯氣(Cl2),反應原理是:MnO2 + 4HCl(濃) MnCl2 + Cl2↑ + 2H2O。
已知常溫下,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易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HClO)。張老師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裝置的字母代號),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⑷興趣小組在做完鹽的性質實驗后,發現一瓶碳酸鈉固體可能混入了氯化鈉、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為此,他們對這瓶固體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Ⅰ.實驗驗證:
①取少量該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溶解,得到溶液A。
②取少量溶液A于試管中,先滴入過量的稀硝酸,再滴入過量的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觀察到先產生_______,后產生________,說明該固體中混有硫酸鈉。
③取步驟②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說明該固體中還混有_____。該步實驗結束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
Ⅱ.實驗拓展:興趣小組還想測定該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進行實驗,每一步反應均完全進行。
為達到實驗目的,首先稱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放入裝置甲中,然后進行有關實驗操作,正確的順序是___(填序號,可重復)。
a.稱量裝置丙
b.打開彈簧夾,通入足量的氮氣,關閉彈簧夾
c.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關閉活塞
長頸漏斗 2KMnO4△ K2MnO4+MnO2+O2↑ 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BF C Cl2 + H2O = HCl + HClO 氣泡 白色沉淀 NaCl Na+、H+、Ba2+ b a c b a 【解析】⑴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⑵實驗室用A裝置加熱高錳酸鉀制取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高錳酸鉀分解的速率過快,易將高錳酸鉀粉末帶入導...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9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驗證“堿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實驗時,發現一個意外現象:將酚酞試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
【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酚酞與O2發生了反應;
乙同學:可能是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了反應;
丙同學:可能與 大小有關;
【設計實驗】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 | ① |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 甲同學猜想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新課 |
②向冷卻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② |
(2)乙同學設計如圖一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于是認定自己的猜想正確。寫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不夠嚴謹,理由是: 。
(3)丙同學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他在a、b、c三個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請你觀察圖二寫出規律性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洛江區2018屆初三化學模擬考試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除去下表物質中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 | 物質 | 所選試劑及操作方法 |
A | Cu(CuO) | 通入氧氣并加熱 |
B | CO2(HCl) | 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 |
C | N2(O2) | 氣體通過熾熱的銅粉 |
D | KCl溶液(K2CO3) | 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Cu能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A錯誤; B、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錯誤; C、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粉時可與銅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C正確; D、K2CO3能與過量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