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 產生大量的氣泡 | 猜想①正確. 步驟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
步驟二:把產生的氣體,通入 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 | 石灰水變渾濁 |
探究步驟 | 預計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 產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有NaOH |
步驟二:向上述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 酚酞試液變紅色 |
分析 【交流研討】根據酸、堿、鹽的組成特點及標簽可見部分,猜測該溶液不可能屬于哪類物質的溶液;
【得出結論】根據溶液中溶質溶解度與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由常溫下各物質的溶解度及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判斷溶液的可能性;
【猜想與實驗】根據提示物質的可能性,對該溶液進行猜想;
【設計并實驗】
(1)根據三種物質溶液的酸堿性及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的方法,對溶液的可能做出判斷;
(2)利用碳酸鈉、氫氧化鈉性質差異及所設計實驗中的現象,判斷所采取的鑒別所用試劑、現象及結論;
【質疑】由于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因此想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首先得先把碳酸鈉除去,因此先用氯化鈣溶液或其它的可溶性鈣鹽、可溶性鋇鹽溶液除去碳酸鈉,再用酚酞試液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
【反思】根據傾倒液體的正確操作進行分析.
若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則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所以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
【含量計算】若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則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所以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
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算出碳酸鈉的質量,再用碳酸鈉的質量除以廢水的質量乘以百分之百,然后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與碳酸鈉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用氯化氫的質量除以與碳酸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乘以本分之百.
解答 解:
【交流研討】破損標簽可見部分為鈉元素,可判斷該物質由金屬元素與酸根組成,而酸類物質由氫元素與酸根所組成,可判斷該物質不可能為酸;
【得出結論】根據常溫下碳酸氫鈉的溶液為9.6g,可判斷常溫下碳酸氫鈉的飽和溶液的溶質量分數$\frac{9.6g}{100g+9.6g}$×100%=8.8%<10%,因此可判斷該溶液不可能為碳酸氫鈉溶液;
【猜想與實驗】除碳酸氫鈉外,該溶液可能為氯化鈉、碳酸鈉或氫氧化鈉溶液;
【設計并實驗】
(1)由于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都為堿性,溶液pH都大于7,但在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該溶液,滴到濕潤的pH試紙上,測得pH=11,他判斷該溶液不可能是NaCl;
(2)根據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而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因此,可推斷鑒別兩物質時所加入的試劑為稀鹽酸,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CO2↑+H2O,觀察有氣泡可說明該物質為碳酸鈉,把產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會變渾濁;
【質疑】由于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因此想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首先得先把碳酸鈉除去,碳酸根離子與鈣離子或鋇離子能結合成沉淀,因此可先用氯化鈣溶液或其它可溶性的鈣鹽或鋇鹽溶液(氯化鋇、硝酸鈣、硝酸鋇)除去碳酸鈉,再滴入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
【反思】為了防止標簽發生破損,我們在傾倒溶液時應注意:傾倒藥品時,標簽應向手心.
【含量計算】若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則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所以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當稀鹽酸加到20g時,樣品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由圖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
設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frac{106}{x}=\frac{44}{2.2g}$
x=5.3g
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10g-5.3g=4.7g;
樣品溶液中NaOH的質量分數=$\frac{4.7g}{10g}×$100%=47%
答案:
【交流研討】A;
【得出結論】NaHCO3;
【猜想與實驗】①Na2CO3;
(1)NaCl;
(2)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滴加足量 稀鹽酸 | 產生大量的氣泡 | 猜想①正確. 步驟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步驟二:把產生的氣體,通入 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 | 石灰水變渾濁 |
探究步驟 | 預計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BaCl2溶液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 產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有NaOH |
步驟二:向上述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 酚酞試液變 紅色 |
點評 本題綜合利用了物質的組成、物質的溶解性、溶液的酸堿性及物質的變化規律對未知物質進行鑒別,注意要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須先加入中性鹽溶液將碳酸鈉轉化成沉淀除去,能夠體現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9% | B. | 9.8% | C. | 19.6% | D.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玻璃、冰和鋁都是晶體 | |
B. | 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機物 | |
C. | 銅、水銀和食鹽水都是導體 | |
D. | 氮氣、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純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X | Y | Z | |
① | CO2 | Ca(OH)2溶液 | H2O |
② | H2 | Cl2 | CuO |
③ | Ba(NO3)2溶液 | 稀硫酸 | Na2CO3溶液 |
④ | Fe2O3 | CO | 稀鹽酸 |
A. | ①②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③④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合金、合成纖維都是有機合成材料 | B. | 水、四氧化三鐵、氯酸鉀都是氧化物 | ||
C. | 硝酸鉀、尿素都是復合肥料 | D. | 燒堿、熟石灰、氫氧化鉀都是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