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甲、乙兩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均為15%
C.要使接近飽和的乙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D.t2℃時,將50g甲物質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質量為150g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區級聯考】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
C.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D.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練兵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鹽是一類物質,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誤作食鹽使用會引起中毒死亡的是
A. NaNO3 B. Na2CO3 C. KCl D. Na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宿遷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據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到300萬噸。地溝油,又叫“黑心油”,是一種質量極差、極不衛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其中黃曲霉毒素M1(C17H12O7)是一種高致癌物質。下列有關黃曲霉毒素M1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黃曲霉毒素M1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7:12:7
B. 每個黃曲霉毒素M1分子中質子數為170
C. 黃曲霉毒素M1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D. 黃曲酶毒素由37個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江蘇省啟東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下圖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
(2)A、F組合制氧氣,氧氣收集完畢,應先 (填“熄滅酒精燈”或“從水中取出導氣管”)。
(3)用B、D組合制取氣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若將發生裝置由B改為C,其優點是 。
(4)硫化氫氣體(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塊狀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發生復分解
反應制得H2S,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某同學用下圖G、H 、I組合收集H2S。
①G收集H2S,說明其密度比空氣 (填“大”或“小”)。
②各裝置的作用:H 、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江蘇省啟東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分類法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 非金屬元素:F、Si、Hg B. 鹽:氯化鈉、純堿、小蘇打
C. 混合物:空氣、石油、冰水混合物 D.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靖江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測試六(第二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人類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化學。
(1)用相應的化學符號填空
① 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的陰離子________;② 2個銨根離子____________;
③ 注射液中的葡萄糖____________;④ 生理鹽水中的溶質______________。
(2)如圖表示靖江市家用燃料使用的發展歷程(括號內表示主要成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上述燃料的使用都能產生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如果?處是氫氣,請說出氫氣目前還不能作為燃料被廣泛應用的一條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烷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反應前后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填化學符號)。
③已知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20 L天然氣(CH4)充分燃燒消耗O2的體積可能是_______。
A.10 L B.15 L C.40 L D.50 L
④煤燃燒時排放出SO2等污染物,可能導致降雨的酸性增強,將煤燃燒后的煙氣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吸收其中的SO2,石灰水需要“噴淋”的目的是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與煙氣的接觸面積,充分吸收SO2。
⑤在汽車尾氣系統中安裝催化轉化器,可將有毒的CO、NO轉化為無毒的CO2、N2,該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⑥2016年年初,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喬治·歐拉教授率領團隊,首次采用基于金屬釕的催化劑,將從空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轉化率高達79%。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O2+3H2CH3OH+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為探究金屬鎂的化學性質,甲、乙兩化學興趣小組分別完成了下列實驗:
【甲組同學實驗】將光亮的鎂條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飽和溶液中,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固體,溶液紅色加深。
【乙組同學實驗】將點燃的鎂條插入盛滿CO2的集氣瓶內,鎂條繼續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并有黑色物質附著于集氣瓶內壁。
【提出問題】①甲組同學實驗產生的氣體和白色固體成分; ②乙組同學實驗反應后的產物。
【對甲組同學實驗進行探究】確定氣體和固體的成分
【查閱資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硫酸銅固體為白色,遇水變藍;
③MgCO3、Mg(OH)2加熱易分解,分別生成兩種氧化物。
(1)溶液紅色加深,則反應后溶液的堿性________(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2)點燃產生的氣體,火焰淡藍色;將燃燒產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無現象。則該氣體為_____(寫化學式)。
(3)對白色固體做出如下猜測并進行實驗:
【作出猜想】猜想Ⅰ:白色固體可能是MgCO3; 猜想Ⅱ:白色固體可能是___________;
猜想Ⅲ:白色固體可能是MgCO3和Mg(OH)2。
【初步驗證】 取洗凈后的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溶液,觀察到_________,則白色固體一定含有MgCO3,得出猜想Ⅱ錯誤。
【設計實驗】為進一步確定固體的成分,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請你一起參與探究活動。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干燥的白色固體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有______的U型管 | __ | 猜想Ⅲ正確 |
【對乙組同學實驗進行探究】確定實驗反應后的產物
【查閱資料】①MgO+H2O(熱水)=Mg(OH)2,Mg(OH)2在熱水中溶解度增大,在熱水中顯堿性;② MgC2+2H2O=Mg(OH)2+C2H2↑。
【作出猜想】猜想Ⅰ:產物是MgO和C; 猜想Ⅱ:產物是MgO、MgC2和C。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分析】為探究白色固體的成分,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固體混合物放入試管,加入足量熱水,無氣體放出,說明猜想____不正確;
②為了驗證另一種猜想中白色固體成分,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實驗操作是________;
【實驗反思】通過本實驗,對“CO2不助燃”,你有什么新的認識: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