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有關問題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水比水蒸氣難壓縮﹣﹣水分子之間沒有間隔
B. 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學性質相似﹣﹣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C.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在很大差異﹣﹣組成元素不同
D. 鋁在空氣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鋁的化學性質很穩定
B 【解析】A、水比水蒸氣難壓縮,不是因為水分子之間沒有間隔,而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比水蒸氣中水蒸氣之間的間隔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層電子數都是6,因此化學性質相似,該選項說法正確;C、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物理性質在很大差異,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鋁在空氣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在通常情況下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五四學制)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了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科學家采用“組分轉化”技術,將CO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一種化工原料,其化學方程式為 2CO2+6H2R+4H2O,則R的化學式
A. CO B. C2H4 C. CH4 D. CH4O
B 【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O2+6H2R+4H2O,反應前碳、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12、4,反應后的生成物中碳、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0、8、4,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R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2H4。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南山集團東海外國語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各組稀溶液中,不用其他試劑不能鑒別出來的是
A. Na2CO3、H2SO4、HCl、NaNO3 B. HCl、K2CO3、BaCl2、Na2SO4
C. CuSO4、NaOH、KNO3 、KOH D. NaOH、NaCl、HCl、FeCl3
AC 【解析】A. Na2CO3、H2SO4、HCl、NaNO3 ,鹽酸有刺激性氣味,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氣體。 B. HCl、K2CO3、BaCl2、Na2SO4,鹽酸有刺激性氣味,與碳酸鉀反應生成氣體,碳酸鉀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 CuSO4、NaOH、KNO3 、KOH,硫酸銅藍色溶液,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均生成藍色沉淀。D. NaOH、NaCl、HCl、...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南開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我區某校的實驗考核題目之一為實驗室制取氣體。請根據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_____。
(2)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較純凈氧氣時,應選用的裝置為_____ (填字母,在A~E中選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應選擇的裝置為_____。(填字母,在A~E中選取);
(4)若用F裝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氣體,則該氣體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NH3 B.H2 C.O2 D.CO2
(1)集氣瓶; (2)BE; (3)2KClO32KCl+3O2↑; (4)BC; (5)CD; 【解析】(1)通過分析題中所指儀器的作用可知,a是集氣瓶;(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所以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B,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收集較純凈氧氣應用排水法收集,應選裝置E;(3)實驗室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南開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某物質的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后,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B. 將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兩者充分反應后,密閉容器中的物質是混合物
C. 某碳酸鈣和氧化鈣的混合物含鈣50%,取此混合物80g,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可得氯化鈣的質量為111g
D. 恰好中和一定質量的稀硫酸,需用掉100g質量分數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若改用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氫氧化鉀溶液,則反應后溶液的pH>7
BC 【解析】A、根據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可以知道,通過改變溫度方法可以將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錯誤;B、根據化學方程式 2C+O2點燃 2CO;C+O2點燃 CO2可知,當 m(C):m(O2)=24:32=3:4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O;當 m(C):m(O2)=12:32=3:8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南開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久置于空氣中,因發生物理變化而質量增加的是( )
A. 濃硫酸 B. 濃鹽酸 C. 氫氧化鈉溶液 D. 氧化鈣
A 【解析】A、濃硫酸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質量增加,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故正確;B、濃鹽酸容易揮發,揮發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但是質量不斷減小,故錯誤;C、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屬于化學變化,且質量增加,故錯誤;D、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物質的質量會增大,發生的是化學變化,故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高明市2018屆九年級第二階段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實驗室開放日,化學小組的同學來到實驗室,對酸的性質很感興趣,向老師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質,老師高興答應并帶領同學們進行了硝酸性質的實驗探究。
(1)(實驗設計)
①將石蕊試液滴入稀硝酸中,預計石蕊試液由紫色變________色。
②將Zn片投入稀硝酸中,預計將產生氫氣。
(2)(實驗驗證)
同學們按上述設計做了實驗,卻發現石蕊變色后一會兒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氣泡,產生無色氣體A,在試管口氣體A變成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
(提出問題)
①石蕊試液變色后為何會褪色?
②上述產生的無色氣體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閱資料)
看到如此異常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上網查到了下列資料:
①硝酸可與Zn、Cu等多種金屬反應生成相應的硝酸鹽,但不生成H2。
②含氮元素的某些氣態物質的物理性質:
NH3 | N2 | NO | NO2 | |
顏色 | 無色 | 無色 | 無色 | 紅棕色 |
溶解性 | 極易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與分析)
小明同學認為石蕊變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試管不干凈,含有其他雜質造成的,要證明小明的觀點,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大家一致認同了紅棕色氣體B是NO2 , 但對于無色氣體A及變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麗同學認為A是NH3 , 但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原是________。
②小強同學認為A是N2 , 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原因是________。
③經討論,最終大家獲得了A是NO,NO在試管口遇氧氣生成NO2的共識。
(4)(實驗探究)
小紅同學對硝酸與Cu反應很感興趣,便取了一小塊Cu片投入稀HNO3中,發現Cu片溶解,也出現了上述Zn與稀HNO3反應的類似現象,確認生成了NO,并在老師的幫助下,測出恰好反應的Cu和HNO3的化學計算量數之比為3:8,由此獲得了Cu與稀HNO3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
(5)(交流與反思)
①根據探究結果,請你解釋稀HCl跟Cu不反應而稀HNO3卻能跟Cu反應的原因________。
②實驗室制取氫氣________ (填“能”“不能”)用稀硝酸。
紅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凈的試管中,滴入石蕊試液.觀察實驗現象 NH3極易溶于水,大多數氣體會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溫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N2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常溫下,N2在空氣中不能氧化成NO2 3Cu+8HNO3=3Cu(NO3)2+2NO↑+4H2O 銅不與稀HCl發生置換反應,是因為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于氫.而稀HNO3具有強的氧化性,能與Cu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NO等物質 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高明市2018屆九年級第二階段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中和反應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下列應用不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用鹽酸除鐵銹 B.服用含有氫氧化鎂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處理印染廠含堿廢水
A 【解析】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鹽酸除鐵銹發生的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不是中和反應;B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是中和反應;C熟石灰即氫氧化鈣,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是中和反應;硫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是中和反應;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鞍山市2018年九年級中考模擬(一)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章丘鐵鍋因千錘百煉、炒菜不粘聞名全國。
用鐵鍋炒菜主要利用鐵的哪一條物理性質?______
某網店介紹了鐵鍋養護不秘籍。請分別解釋其蘊含的原理:
不煮湯,特別是酸菜湯:______
刷鍋時不用洗潔精,以免破壞鍋內附著的油膜導致粘鍋;______
不做菜的時候,如果鍋內粘水就不要蓋嚴鍋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