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空氣和水是人類生命活動離不開的物質。
(1)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是____。
(2)下列行為能導致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的是____(填字母)。
A 露天焚燒垃圾 B 隨意大量燃放鞭炮
C 將工業廢氣處理后再排放 D 鼓勵開私家車
(3)為了區分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___檢驗。日常生活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
(4)節約用水要從點滴做起。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寫一點具體做法:______。
【答案】0.034% ABD 肥皂水 煮沸 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
【解析】
(1)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0.034%,故填0.034%。
(2)A 露天焚燒垃圾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導致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選項錯誤;
B 隨意大量燃放鞭炮,會產生煙塵和碎紙屑,導致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選項錯誤;
C 將工業廢氣處理后再排放,不會污染空氣,選項正確;
D 鼓勵開私家車會產生更多的汽車尾氣,導致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選項錯誤,故填ABD。
(3)硬水遇到肥皂水產生浮渣,軟水遇到肥皂水產生泡沫,所以可以用肥皂水來區分硬水與軟水,故填肥皂水;
煮沸可以將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化為難溶性固體沉降下來,從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可以通過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軟化成軟水,故填煮沸。
(4)節約用水要從點滴做起,我們可以用淘米水澆花,或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等,故填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使用過的家用燃料有柴草、煤、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學式)。
(2)煤屬于_______(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燃煤常加工成“蜂窩狀”,是為了_______。
(3)家用燃料都含有碳元素,燃燒不充分易產生_______氣體,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而導致人體中毒,所以使用家用燃料時要注意_______。
(4)目前,人們利用和開發的能源除水能、風能、核能外,還有_______(列舉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我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食用“加鐵醬油”,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
B. 減少燃煤發電,增加太陽能發電,有利于治理霧霾
C. 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 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區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基于證據的推理是化學學習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有關鐵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鐵能被稀鹽酸完全溶解
B. 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鋁的抗腐蝕性能比鐵差
C.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含硫酸銅的波爾多液
D. 置換反應有單質生成,實驗室模擬煉鐵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張梅同學在做完“銅綠性質研究實驗”后,要填寫如下實驗報告,請協助她完成。
[實驗目的] 探究銅綠的性質。
[實驗用品] (略)
[實驗過程及現象記錄]
(1)觀察銅綠的顏色和狀態等物理性質:銅綠呈______色。
(2)將銅綠粉末用_________分別加到兩支試管中。
(3)用_____向一支試管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觀察到銅綠______,溶液為______色,同時有大量_____產生。
(4)將另一支試管在酒精燈的______焰上加熱(注意:加熱時要先______加熱,再_____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綠色粉末逐漸變成______色,試管口有______出現。
[結論] 銅綠具有的化學性質: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實驗探究] 小欣同學查閱資料后得知:銅綠在加熱時還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幫她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用大理石與4%的稀鹽酸做二氧化碳制取實驗,請你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觀察到試管中不再產生氣泡時,發現固體還有剩余,小組同學對此進行探究(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
(提出問題)不再產生氣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顯中性。
(作出猜想)
猜想1:鹽酸已經完全反應。
猜想2:剩余固體中無碳酸鈣。
猜想3:生成物或雜質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反應繼續進行。
(實驗一)探究反應后的溶液中是否有鹽酸
(1)取上述反應后的清液,測得溶液pH=3,說明該溶液顯___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1不成立的結論。有的同學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此結論不嚴謹,你認為這樣質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通過實驗1得出的結論不嚴謹,還需要通過完成實驗2才能得出結論。
(2)另取潔凈的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得溶液pH=5.6。
(得出結論)猜想1不成立。
(實驗二)探究剩余固體中是否有碳酸鈣
先振蕩反應容器,使剩余固體與液體充分接觸,發現仍無氣泡產生,向容器中滴加少量4%的稀鹽酸,發現又有氣泡產生,且不再產生氣泡時,仍有固體剩余。
(得出結論)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
(分析討論)綜合實驗一和實驗二,導致氣泡不再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3)反應物的濃度也是影響反應能否進行的因素。(4)在探究反應后溶液顯酸性或堿性的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初中化學的很多反應可以表示為:甲+乙=丙+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若丙和丁分別是鹽和水,則該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B.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則該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C. 若丙是銅,丁是二氧化碳,則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D. 若甲是酸溶液,則丙和丁一定有一種是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離不開水,我們可以從組成、結構、性質等角度認識水。
(1)組成:電解水實驗證明水是由_____組成的;
(2)結構:每個水分子是由_____構成的;
(3)性質: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劑是利用其能與水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鐵粉樣品中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種或兩種。將該樣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鐵粉,鐵粉表面只有氣泡產生;將濾渣在氧氣中充分灼燒,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并有殘余固體。依據相關實驗現象,得出如下結論:
①樣品中一定含有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
②樣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
③殘余固體的質量與樣品中CuO的質量相同
④濾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
⑤濾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
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