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小組同學做了如下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請回答:
(1)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結論的是______(填圖1序號)。
(2)如圖2所示,將一根銅絲繞成螺旋狀網罩罩在一支燃著蠟燭的火焰處,不多久蠟燭火焰熄滅,其熄滅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A 銅是熱的良導體,使蠟燭火焰周圍熱量散失速度加快,溫度降到蠟燭著火點以下,蠟燭熄滅
【解析】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的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需要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物質有可燃性、溫度達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充分接觸;滅火時只需要破壞一個條件即可。
(1)A、甲中燃燒的蠟燭罩上燒杯后,一段時間后與氧氣隔絕,熄滅了,說明燃燒需要氧氣參加,故正確;
B、濾紙片和乒乓球片都與氧氣接觸,乒乓球片燃燒起來,濾紙片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錯誤;
C、小石頭不是可燃物,小木塊是可燃物,小石頭不能燃燒,小木塊能夠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物質有可燃性,故錯誤;
D、銅片上的白磷能夠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能夠燃燒,銅片上的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燃燒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錯誤。
故選:A。
(2)將一根銅絲繞成螺旋狀網罩罩在一支燃著蠟燭的火焰處,銅絲有良好的導熱性,銅絲會吸收熱量,導致蠟燭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從而蠟燭熄滅。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在初中化學實驗室中,發現一瓶如圖所示久置的無色溶液,瓶口有白色固體、瓶塞丟失,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種溶液中的一種,為確定原溶液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1)小張同學取待測液測得pH=10,他得出的關于溶液成分的結論是_____。他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HCl,看到_____,由此小張同學認為該溶液為Na2CO3溶液。
(2)小李同學對小張同學的結論提出疑問,由此進行了以下實驗: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該反應方程式為_____,靜置,(寫出還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_____。
通過實驗,小李認為小張結論正確。
二位同學給試劑瓶貼一新標簽:Na2CO3。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試劑瓶原標簽仍有可能不是Na2CO3,你猜測他們認為該試劑瓶原標簽上的化學式可能是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兩會的焦點之一是環保及能源問題,為了解決環保以及能源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的構想:把空氣吹入碳酸鉀溶液,然后再把CO2從溶液中提取出來,經過化學反應后轉變為甲醇(CH3OH)。此構想技術簡要流程如圖所示。
(1)寫出流程中一種非可燃性單質的名稱_____。
(2)寫出步驟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
(3)步驟②中鉻鋅催化劑在反應前后_____和質量不變。
(4)甲醇和乙醇同屬醇類,請推測甲醇的一個化學性質_____。
(5)還有人認為把大氣中CO2通入深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過多的CO2,但專家認為這樣會造成海洋_____,導致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微觀視角認識化學反應有重要意義。甲和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丙和丁,結合微觀示意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元素化合價均發生改變B. 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種類均不變
C. 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丁的質量比為1:1D. 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氮的固定指的是通過自然或人工方法,將氮氣轉化為其它可利用的化合物的過程。一種“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條件下,氮氣在催化劑表面與水蒸氣發生反應生成氨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1)依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2)氨是氮肥工業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廠生產銨態氮肥(NH4)2SO4的工藝流程如下:
則加入的X 應為______(填字母序號)。
A H2SO4 B CaSO4 C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最近,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劑,將CO2和H2高效轉化為甲醇(CH3OH)和另一種物質。這不僅可以緩解碳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還將成為理想的能源補充形式,該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H元素的化合價不變B. 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 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個數比為1:3D. 丁物質的化學式可以寫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請寫出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化學知識后,觀察物質世界就要從化學視角看。請按要求回答下列有關水的問題
(1)從組成的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___組成的。
(2)從結構的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構成的。
(3)從變化的角度看
①水的三態變化屬于_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②如圖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氣體b是________;正、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大約為__________;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
(4)從用途的角度看,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可用____________檢驗水是硬水還是軟水,而生活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5)從資源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______(填序號)。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改變農業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c.設法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 d.大量開采地下水
(6)從類別的角度看,水是屬于_________(填序號)。
a.單質 b.氧化物 c.化合物 d.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絮凝劑的目的是______,操作X的名稱是______,該操作需要用到的儀器和用品有______(選填序號)。
①帶鐵圈的鐵架臺;②酒精燈;③漏斗;④玻璃棒;⑤量筒;⑥燒杯;⑦濾紙
(2)利用_______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該過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小剛取少量凈化后的水于試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振蕩,發現有較多浮渣產生,說該水是硬水。實驗室中,常通過______(填操作名稱)可以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