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化學方程式“2H2+O2 2H2O”獲得的信息,其中錯誤的是
A. 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B. 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結合成2個水分子
C. 每2份質量的氫氣和1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水
D. 每4份質量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通過下列圖示實驗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A. 圖1所示實驗既說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說明甲烷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B. 圖2所示實驗既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C. 圖3所示實驗既說明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又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 圖4所示實驗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碳和碳氧化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古代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長久不變色,是因為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B.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
D. 用煤火取暖是應注意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依依同學利用下列裝置探究CO的還原性,并驗證氣體產物,實驗裝置如圖:
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開始時,為了防止CO污染空氣,應先點燃酒精燈加熱,后通入CO
B. 實驗中玻璃管中現象是紅棕色固體變成黑色
C. 實驗結束,為了防止溶液倒吸,必須先將玻璃管與虛線框內的裝置斷開
D. 裝置圖中虛線框內的裝置既能檢驗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放出熱量
C. 加熱堿式碳酸銅粉末,綠色固體逐漸變成黑色
D. 電解水實驗中,正、負極兩端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8年2月1日起揚州主城區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下列標志表示“禁止放鞭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2017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號和95號汽油的推廣使用,降低了汽車尾氣中的硫氧化物,為進一步減少污染,通常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在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的元素是 .
(2)已知金屬鎂可以在某種氣體中燃燒,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Mg+X2MgO+C,則X的化學式為 ;若金屬鎂的質量為m1,完全反應后生成碳的質量為m2,則m1 m2(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2017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物理變化的是( )
A. 糧食釀酒 B.
紡紗織布
C. 燒制瓷器 D.
冶煉生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A、B、C、D均含有同一種元素,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若A是難溶性固體物質,則C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B的化學式為________,由B轉化為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若B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D能供給呼吸,則由C轉化為B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