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A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合成氨工業中,常用碳酸鉀溶液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氫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現向碳酸鉀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50g,試計算:
(1)碳酸鉀中鉀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
(2)若把該50g溶液,稀釋為質量分數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質量。
(3)原碳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溫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據報道,我國已在南海領域試采可燃冰獲得成功?扇急植加谏詈3练e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與水在高亞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物質,可燃燒,所以被稱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條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數目相同,CO、C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CO+O22CO2;CH4+2O2
CO2+2H2O。據此分析,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燃燒1米3CO和CH4,消耗氧氣較多的是_________。
(3)有專家指出,“從實現可燃冰試開采成功到大規模開采之路依然遙遠,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下列證據中,支持專家觀點的有________(可多選)。
A.可燃冰存在于低溫與高壓環境,穩定性較差。大規模開采時,稍有不慎,海底沉積物會失去穩定,可能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海嘯
B.可燃冰是高效、資源量大的優質能源,開采可燃冰對我國能源生產有重要價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雖然存儲總量很大,但分布較為分散,目前開采難度很大
D.我國已實現可燃冰全流程試采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采工藝
E.可燃冰與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綠色清潔能源,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前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7屆九年級第二單元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用“燃燒法”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可以使用的物質是( )
A. 木炭 B. 鐵絲 C. 紅磷 D. 硫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7屆九年級第二單元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 冰水共存物
B. 醫用生理鹽水
C. 雪碧飲料
D. 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后的剩余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毛巾用久了會變硬變黃,原因之一:用毛巾洗臉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與肥皂作用產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酸)附著在毛巾上。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鈣離子可用化學符號表示為____________。
(2)證明自來水是硬水,可使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
(3)為避免或減緩毛巾變硬變黃,一種方法是降低自來水的硬度。例如,含CaCl2的自來水,可用碳酸鈉處理。處理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用久的毛巾變軟,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的一條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各組物質可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順序將它們分離的是
A. 氧化銅和炭粉 B. 氯化鈉和氯化鈣
C. 水和酒精 D. 碳酸鈉和碳酸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汽車是現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制造汽車所用到的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填序號)______。
①鋼鐵②合成橡膠③羊毛織物④鋁合金5塑料
(2)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銹蝕。汽車表面噴漆,可以延緩汽車的銹蝕,其防銹原理是隔絕______和水。
(3)某汽修廠清洗汽車零件后的廢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沒有白色沉淀產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A.濾渣中一定沒有Fe B.濾液中—定有Fe(NO3)2和)和Cu(NO3)2
C.濾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濾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沒有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