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是最常見的金屬,G是紅色物質,E、F、I為無色氣體,I有刺激性氣味,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難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該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為了阻止③發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HCl O2 置換反應 涂油刷漆
【解析】
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則B是氫氧化鈣;I有刺激性氣味,且是B與氯化銨的產物,則I是氨氣;J是最常見的金屬,則J是鐵;依據反應③,且G是紅色物質,則G為氧化鐵;依據“通電”的反應條件,F為氧氣,E為氫氣;D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沉淀,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難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D為氯化鈣,那么A為稀鹽酸;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1)根據分析可知:A是HCl,F是O2。
(2)反應①是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其化學方程式;該反應的類型是置換反應。
(3)日常生活中為了阻止③發生,即隔絕空氣或水,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涂油刷漆。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學習小組進行含氟牙膏是否能有效預防齲齒的實驗探究。
信息:①蛋殼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對實驗影響忽略不計。
②雞蛋殼與牙齒和含氟牙膏反應的化學原理相似。
(實驗一)(1)將新鮮的雞蛋放在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燒杯中,可觀察到雞蛋表面產生氣泡,檢驗產生氣泡成分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二)雞蛋殼代替牙齒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預防齲齒。
查資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為NaF)可與蛋殼反應,在表面生成氟化鈣保護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NaF==CaF2+Na2CO3
(2)按圖一連接好裝置,先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是_____,再稱取0.50g“牙膏處理過的蛋殼(用牙膏液浸泡、洗滌、晾干)”于錐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稀鹽酸(模擬形成齲齒的酸境),連接好裝置,打開開關,將鹽酸快速壓入錐形瓶,關閉開關,測得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二所示。用“未用牙膏處理的蛋殼”重復上述實驗。(注:不考慮加入液體造成的壓強差)
(3)圖二中x-y段壓強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用“未用牙膏處理的蛋殼”重復上述實驗的作用是_____。
(4)根據實驗二的數據分析,含氟牙膏_____(填“能”或“不能”)預防齲齒,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燒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鋁箔,再滴加稀硫酸(H2SO4),放出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H2SO4)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產生氫氣(H2)_____________g,剛開始滴加稀硫酸(H2SO4)沒有氫氣(H2)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計算所滴加的稀硫酸(H2SO4)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類比、推理都是學習化學的常用方法。
(1)初中化學有許多實驗,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可以把化學實驗按照研究目的分為探究物質的性質、探究物質的制備、探究反應條件等。
據此應將下列實驗中的 D 與____________________歸為一類,依據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
(2)C 和 CO 是初中化學學過的具有還原性的物質,通過學習分析碳還原氧化鐵、氧化銅得出的結論是: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參與反應時, 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后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者不變”)。依據上述結論,則在反應 中, 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哈爾濱市“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新發展戰略,由哈爾濱高新區負責規劃建設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哈爾濱科技創新城的主要功能布局是“一城、兩園、三個體系、五個產業”,以“科技、生態、人文”為理念, 采用“雪花”狀空間分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雪花”狀空間分布體現了“北國特色”
B.科技城設計精美為我市又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C.建設科技城使用的鋼鐵是金屬材料
D.建設科技城使用的混凝土是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Ca(OH)2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從30s到40s,溶液pH增大
C.60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CaCl2
D.在反應前后的溶液中沒有結合的離子是Ca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滅火,黃沙可以滅火,水也可以滅火。你知道嗎?銅絲也能滅火!不信,請你試一試。用粗銅絲或多股銅絲繞成一個內徑比蠟燭直徑稍小點的線圈,圈與圈之間需有一定的空隙。點燃蠟燭,把銅絲制成的線圈從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蠟燭的火焰罩在銅絲里面,這時空氣并沒有被隔絕,可是蠟燭的火焰卻熄滅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銅不但具有很好的導電性,而且傳遞熱量的本領也是頂呱呱的。當銅絲罩在燃著的蠟燭上時,火焰的熱量大部分被銅絲帶走,結果使蠟燭的溫度大大降低,當溫度低于蠟燭的著火點(190°C)時,蠟燭當然就不會燃燒了。
(1)銅絲是常見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銅絲滅火利用了銅的___________性質。(填“物理”或“化學”)
(3)銅被灼燒后會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利用一氧化碳可將其還原,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銅在空氣中長期放置會生成“銅綠”化學式為Cu2(OH)2CO3.這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水、_____________ (填名稱)共同作用的結果。
(4)某合金由兩種金屬組成,取30g該合金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應完全后,測得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為2g.則該合金的組成可能是______
A Zn和Fe BMg和Al CAl和Zn DMg和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依據教材實驗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變化進行了探究。
[實驗裝置設計]甲、乙、丙小組同學分別設計如圖裝置:
[步驟與探究](1)甲組同學取一根打磨干凈的細鐵絲和一個石棉網,將它們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取下鐵絲,將鐵絲放在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點燃,燃燒結束并冷卻至室溫后將所得的物質與石棉網起再放回托盤天平上稱量,天平指針向左偏轉。鐵絲燃燒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組同學取下燒杯并將其傾斜,使物質混合發生反應,待反應后再把燒杯放到天平上,可觀察到天平指針_______________ (填“ 向左偏轉”、“向右偏轉”或“指向中間”)。
(3)丙組同學將過氧化氫溶液擠入錐形瓶中發生反應。通過觀察實驗過程中天平指針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________________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寫出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實驗分析](4)三組同學經過討論分析,認為丙組的實驗結論是正確的,請從原子的角度解釋________。
[反思與交流](5)通過甲、乙、丙小組實驗的探究,你得到的啟示是利用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進行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反應應在________________容器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