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向小燒杯中通入 CO2,燒杯內 a、c 為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b、d 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燒杯外放一只點燃的短蠟燭。
(1)能說明“CO2可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
A試紙 c 比 a 先變色,說明 CO2密度大于空氣
B一段時間后,蠟燭的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可證明 CO2密度大于空氣
C若將短蠟燭放在燒杯內,蠟燭熄滅同樣可證明 CO2密度大于空氣
【答案】a、c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b、d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紅 B
【解析】
(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種酸,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所以向導管通入二氧化碳,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所以當觀察到a、c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b、d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紅,則證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故答案為:a、c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b、d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紅;
(2)A、該反應中,二氧化碳通過導管進入燒杯的底部。所以二氧化碳遇到c試紙中的水先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再經過a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不能判斷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氣的關系,因為無論氣體密度大于空氣還是小于空氣,氣體都會由下而上流動。A錯誤;
B、一段時間后,燒杯外面的火焰逐漸減小至熄滅,則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碳從燒杯中逸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降到火焰附近。因為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大于空氣,所以蠟燭會熄滅。B正確;
C、若將短蠟燭放在燒杯內,只能證明出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不能證明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氣的關系。因為二氧化碳由導管通入,進入了燒杯的底部,無法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C錯誤。
故答案為: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常利用以下裝置完成氣體制備及性質實驗.請回答:
(1)指出編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
(2)以上A裝置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加以改正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裝置繼續完成后面的實驗.
(3)欲使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擇的A裝置,反應方程式為_____;為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應采取的措施是__.收集干燥的氧氣應選擇____。
(4)將CO2和CO的混合氣體通過F裝置(液體藥品均足量),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廣口瓶中觀察到的現象石灰水___,此時從導管c逸出的氣體主要是一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再關閉活塞 a,打開活塞 b,將分液漏斗中的稀鹽酸滴入廣口瓶中,此時逸出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___,反應方程式為____,欲收集該氣體,應選擇的裝置是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和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
(1)下列鐵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
(2)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廢鋼鐵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A節約金屬資源 B合理開采礦物 C防止鋼鐵生銹
(3)為防止水龍頭生銹,其表面鍍有一層鉻,其做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將生銹的鐵制品放入盛有過量稀鹽酸的燒杯中,觀察到溶液變黃,有無色氣泡逸出。寫出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2℃時,150g甲的飽和溶液和100g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D.將t2℃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甲析出固體的質量比乙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 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溫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A.在 10℃-70℃之間,隨著溫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
B.20℃時,向 100 g 水中加入 35 g KNO3,充分攪拌,所得溶液質量為 131.6 g
C.將 70℃時不飽和的 KNO3溶液降低溫度,有可能轉化為飽和溶液
D.50℃時,飽和 KN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8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小組探究蠟燭在盛有一定體積空氣的密閉容器內燃燒時O2和CO含量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蠟燭由碳、氫元素組成
B. 蠟燭發生了不充分燃燒
C. 曲線①表示CO含量的變化
D. 蠟燭熄滅時,容器內氧氣耗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①、②分別是鎂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C是三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鎂元素的原子序數是____________,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中化學性質相似的粒子是_____(填序號)。
(3)鎂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類認識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雖然廣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碳元素是一切有機體骨架的組成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約占 18%。主要以有機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類、蛋白質等。人體中的無機含碳化合物種類較少,在血漿中主要以碳酸氫鹽緩沖系統 (H2CO3/HCO3-)的形式存在。迄今為止,發現了 15 種碳原子,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如圖 1 所示的同一個“格”,其中 C-12 和C-13 屬于穩定型,考古研究中,通過測定 C-14 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20 世紀起,人類對碳元素的認識突飛猛進。下表列出了與之相關的主要事件:碳的這些新型結構的發現和性能研究的發展,使其廣泛應用于工業、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 | 40 年代 | 1967 年 | 1969 年 | 1985 年 | 1991 年 | 21 世紀 |
事件 | 發現C-14 | 發現六角金剛 石和單斜超硬 碳 | 發現銀白色的白炭 | 發現富勒烯 的第一個成 員 C60(圖 2) | 發現碳納米管(圖 3) | 從石墨中剝離出僅 由一層碳原子構成 的薄片-石墨烯(圖4) |
(1)碳在人體中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 種;
(2)關于圖 1 所示的相關信息分析,錯誤的是________;
A 原子序數為 6 B 電子數為 12 C 元素符號為 C
(3)結合你所學的知識,你認為原子 C-12 和 C-13 的不同點是________;
A 質子數不同 B 電子數不同 C 中子數不同
(4)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各種性能,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石墨和金剛石的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5)富勒烯 C60 中數字“60”的含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