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一吹就滅”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根據滅火原理,針對蠟燭熄滅原因展開了探究.
(1)【探究一】小明依據呼出氣體成分認為:吹的氣流中有較多的__氣體,使蠟燭缺氧熄滅.小聰根據用扇子也能扇滅蠟燭的現象否定了小明的想法.從而認為蠟燭熄滅是因為吹的氣流帶走了__,使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
(2)【探究二】小紅依據滅火的原理經過進一步思考認為,也可能因為吹的氣流移走了可燃物﹣﹣蠟蒸氣,使蠟燭熄滅.為此她查閱了相關資料并進行了以下兩個實驗:
查閱資料:蠟燭的著火點大約是190℃,酒精燈火焰的溫度在400℃﹣1000℃;蠟燭燃燒實際是石蠟蒸氣在燃燒.
實驗1:如圖甲,把帶柄金屬活塞從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蠟燭火焰立即熄滅.
實驗2:如圖乙,先將帶柄金屬活塞放到左端位置,點燃酒精燈,當溫度計的示數達到280℃以上時,點燃右面的蠟燭,把帶柄金屬活塞從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蠟燭火焰立即熄滅.
【實驗結論】蠟燭一吹就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2中用兩盞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應用】下列生產生活中滅火方式與上述實驗滅火原理一致的是_______
A.消防用大功率風力滅火機滅火 B.用干冰滅火
C.用鍋蓋蓋滅油鍋著的火 D.用水滅火.
二氧化碳 熱量 移走了可燃物 保證長鐵桶內氣體的溫度達到蠟燭的著火點 A 【解析】【探究一】小明依據呼出氣體成分認為:吹的氣流中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所以能滅火;蠟燭熄滅是因為吹的氣流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從而蠟燭熄滅;【探究二】【實驗結論】蠟燭的著火點約為190℃,蠟燭的火焰由氣態蠟燃燒形成.如圖所示,在溫度計示數為280℃以上時,快速推...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大連匯文中學2018年期中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小組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律,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時的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
B.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C.B點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D.C點時,溶液中溶質只有氯化氫
C 【解析】A、從圖象可以看出,A點溶液呈堿性,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顯紅色,故A說法錯誤; B、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故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故B錯誤; C、B點對應的pH等于7,表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故C正確; D、C點的pH小于7,說明酸沒有完全反應,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氫和氯化鈉溶質,故D錯誤, 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昆明市業水平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100 g 某鹽酸溶液恰好與 10.6 g 碳酸鈉完全反應。請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___g;
(2)該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計算結果保留到 0.1%)
4.4g 7.3% 【解析】本題考查了溶質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相結合的計算。 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y x x=4.4g y=7.3g 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7.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昆明市業水平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賴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樞神經組織 功能的作用。賴氨酸的分子式為 C6H14N2O2,下列有關賴氨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賴氨酸分子中碳氫氮氧原子個數比為 3∶7∶1∶1
B. 賴氨酸為有機物
C. 賴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146
D. 賴氨酸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 【解析】A、由丙氨酸(C3H7NO2)的化學式可知,一個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即分子中碳氫氮氧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為3:7:1:2,正確。B、賴氨酸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正確;C、賴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12×6+1×14+14×2+16×2=146,正確;D、賴氨酸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14):(14×2):(16×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昆明市業水平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為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真絲手帕 B. 橡膠輪胎 C. 金屬表鏈 D. 玻璃水杯
B 【解析】A、真絲圍巾是用蠶絲制成的,屬于天然材料,錯誤;B、橡膠輪胎主要材料為合成橡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正確;C、金屬表鏈是用金屬制成的,屬于金屬材料,錯誤;D、玻璃水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荔灣區中考化學一模八校聯考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為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___________。
(2)20℃時,將50g 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_。(只列計算式)
(3)將t2℃時三種物質等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0℃時,析出溶質最多的是_____。
(4)若將t2℃時A、C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1℃,則t1℃時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A________C(選填“>”“<”或“=”)
(5)若A的飽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提純A的方法是_________。
A>B>C 40g/140g×100% A > 降溫結晶,過濾 【解析】(1)從t2向上做垂線,與曲線的交點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時它們的溶解度大小順序是A>B>C;(2)2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40g,說明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將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所以所得溶液質量為40g+100g=140g,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40g/140g×100%;(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荔灣區中考化學一模八校聯考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泥土加入水中,振蕩后可以形成溶液
B. 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 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
D. 氯化鈉飽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鉀晶體
C 【解析】A、泥土難溶于水,泥土加入水中,振蕩后不能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懸濁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故選項說法錯誤;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降低,故選項說法正確;D、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還能溶解其它的物質,氯化鈉飽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鉀,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信陽市2018年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除去 NaCl 溶液中 CaCl2、MgCl2、Na2SO4雜質的操作有:①溶解;②依次加過量的BaCl2、NaOH、Na2CO3 溶液;③過濾;④加適量的鹽酸;⑤蒸發結晶。
(1)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除去 Na2SO4 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3)第④步加適量的鹽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不斷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BaCl2+ Na2SO4=BaSO4↓+2NaCl 除去過量的 NaOH 和 Na2CO3 【解析】(1)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斷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2)除去 Na2SO4 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 Na2SO4 =BaSO4↓+2NaCl。(3)第④步加適量的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 NaOH 和Na2CO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2018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對比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請你參與下列探究活動并回答:(每組實驗中固體質 量均相同)
探究活動 | 實驗內容 | 現象、分析與結論 |
實驗一:探究影響硫 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 |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___, 該實驗說明影響硫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有______。 | |
實驗二:探究影響物質 溶解性的因素 | B 中固體溶解,A、C 中固體幾乎不溶。 該實驗說明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有______; | |
實驗三:探究影響過氧 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 | 有同學提出該實驗設計不符合對比實驗 的基本原則,他的理由是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