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日本工業新聞》報道了一條用炸藥和碳粉炸出金剛石的消息,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認為這種方法很新鮮。用爆炸方法生產金剛石是日本工業技術院化學研究所發明的。因為在爆炸的瞬間,可以產生40萬個大氣壓的超高壓和的超高溫。按以往用石墨在
加2萬個大氣壓就能“壓”出金剛石的情況,爆炸式時產生的超高壓和高溫條件應該說完全可以“壓”出金剛石。科研人員把裝有炸藥和碳粉的銀制敞口容器,沉入到一個直徑
、深約
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內。這樣在爆炸時,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處于缺氧的條件下(深水中當然也有少量的氧,但微不足道),不會使碳燃燒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操作員一按電鈕,只聽水槽內轟的一聲悶響,爆炸就算完成了。然后,將容器里的水取出來靜置,讓炸出的金剛石自然沉淀。請同學們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下列敘述不屬于金剛石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來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奪目的鉆石
C.潤滑劑 D.用作鉆探機鉆頭
(2)日本科研人員用來制金剛石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填“碳粉”或“石墨”),所發生的變化屬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3)我們知道單質碳在高溫下極易與氧氣反應生成或
,不可能制出金剛石,請根據上述資料說說科研人員是怎樣克服這一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家在和高壓下,利用金屬鈉與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剛石和碳酸鈉,且金剛石的顆粒有望達到寶石級大小,它將天然金剛石開采業帶來極大挑戰。請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碳粉 物理 使碳粉在缺氧條件下合成金剛石 C(金剛石)+ 2Na2CO3
【解析】(1)A、金剛石的硬度大,所以用來裁玻璃,故A正確;
B、金剛石晶瑩剔透,所以金剛石能琢磨成璀璨奪目的鉆石,故B正確;
C、金剛石不具有潤滑性,所以不能用作潤滑劑,故C錯誤;
D、金剛石的硬度大,所以金剛石用作鉆探機鉆頭,故D正確。
(2)由題意可知,日本科研人員用來制金剛石用的是碳粉,碳粉與金剛石不是同一種物質,因此碳粉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為金剛石,屬于化學變化;
(3)由于單質碳在高溫下極易與氧氣反應生成CO2或CO,所以要制出金剛石,要使碳粉在缺氧條件下合成金剛石;
(4)二氧化碳與鈉在440℃和高壓下,反應生成金剛石和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2+4Na C(金剛石)+ 2Na2CO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幾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⑴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用E裝置收集氧氣,那么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上述裝置中的A和E組合后,還能用來制取并收集的氣體是____________;寫出實驗室制取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用F裝置干燥氧氣,則F裝置中應裝入______________;氧氣應從________(填“a”或“b”)進入F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下列圖象,按要求回答問題:
(1)圖Ⅰ中M點表示的意義是______;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是_____.
(2)圖Ⅱ是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值變化的圖象,其中能表示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的是_______(填“A”或“B”),若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預先滴加酚酞試液,則在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R為金屬,發生如下反應:R+CuSO4=Cu+RSO4。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B.R的金屬活動性比Cu強
C.該金屬可以是Al D.若R為Fe,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會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X、Y、Z三種金屬,把X、Y分別放入稀鹽酸中,Y產生氣體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無明顯現象,根據以上事實,判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正確的是
A. X>Y>Z B. Y>X>Z C. Y>Z>X D. 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按照課本實驗(如圖1)探究分子的運動時,聞到了刺激性的氨味.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裝置,進行同樣的實驗,結果不再聞到刺激性的氨味,并立即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得到了和課本實驗同樣的結論.
【實驗與結論】請你幫助小明完成圖2裝置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滴入少量濃氨水后,濕潤的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條變成紅色.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此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濃氨水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此現象說明濃氨水呈________________.
(2)固體氫氧化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課本實驗比較,小明改進后的裝置的優點是(寫出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繼續探究】小英受小明實驗的啟發,將圖2裝置進一步改裝成圖3裝置,用于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4)打開活塞K滴入稀硫酸,兩條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濾紙現象差別是________ 先變紅。小英從課本實驗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溶液變色,因而她認為以上的現象差別驗證的二氧化碳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H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下圖為這些物質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其中E為紅色固體,H為紅褐色沉淀,部分生成物與反應條件已省略。請寫出:
(1)F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E→C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過量的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應后的濾液,逐滴滴入碳酸鈉溶液,測得滴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質量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質量是 g。
(2)如圖,當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10g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
(3)圖中AB段表示的意義是 。
(4)計算實驗所用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列儀器進行氣體的制取實驗。請根據要求填空。
(1)上圖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為制取一瓶較純凈的氧氣,選取了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方法,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選取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氧氣集滿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用硫化亞鐵固體與稀硫酸混合制硫化氫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
(4)某同學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時,錯誤地使用了濃鹽酸,導致二氧化碳氣體中混入大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于是使用了如圖裝置進行處理,得到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那么混合氣體應先進入裝置_______再進入裝置________;除去氯化氫氣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