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反映相關實驗過程中量的變化的圖象是( )
A. 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B. 等質量鎂、鋅分別和足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反應
C. 鎂在氧氣中燃燒
D. 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雙氧水完全分解
D 【解析】試題分析:A、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后氧化鐵失去氧,則固體的質量應減少,故圖象與實驗操作過程不對應。B、鎂的活動性比鋅強,反應速率快,反應時間短;等質量鎂、鋅分別和足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反應,鎂生成氫氣的質量比鋅多,故圖象與實驗操作過程不對應。C、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參加反應的鎂與氧氣的質量比為(24×2):32=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業水平考試信息卷(中考模擬)九年級化學1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B. 空氣是由空氣分子構成的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 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中子數不同
A 【解析】A、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屬于分子運動的結果,正確;B、空氣屬于混合物沒有空氣分子,錯誤; C、氧化物必須由兩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錯誤;D、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2018屆九年級新課結束中考熱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能在石灰水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A. H+ B. NH4+ C. CO32— D. Cl—
D 【解析】A、氫氧化鈣溶于水時,電離出了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能結合生成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鈣溶于水時,電離出了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能結合生成氨氣和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鈣溶于水時,電離出了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鈣離子和碳酸桶離子能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鈣溶于水時,電離出了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氯離子和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2018屆九年級新課結束中考熱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種融雪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鈣(CaCl2),氯化鈣屬于
A. 酸 B. 堿 C. 鹽 D. 氧化物
C 【解析】氯化鈣是由鈣離子和氯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階段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里,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
(1)下列礦石的主要成分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2)鐵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
①生活中用鐵鍋做炊具,利用了鐵的__________性;鐵的合金有生鐵和不銹鋼,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鐵________不銹鋼(填“>”或“<”)
②鐵制品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____________等發生了化學反應。為防止鐵制欄桿生銹,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
A、C 導熱 > O2和H2O 刷漆等 【解析】本題考查了鐵的性質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1)赤鐵礦石的主要成分Fe2O3、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Al2O3,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屬于氧化物,故選AC; (2)①利用鐵做炊具,利用了鐵的導熱性;鐵的合金有生鐵和不銹鋼,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鐵>不銹鋼; ②鐵制品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O2和H2O等發生了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階段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X、Y、Z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 Z一定是熟石灰
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2℃降溫至t1℃,析出的晶體質量相同
D. N點表示在t2℃時,X、Y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 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 【解析】A、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溶解度的大小,錯誤; B、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不一定是熟石灰溶解度曲線,還可能是氣體的溶解度曲線,錯誤; C、從t2℃降溫至t1℃時Z的溶解度減小,Z沒有晶體析出,錯誤; D、 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 N是交點,在該溫度下X、Y的溶解度相等,X、Y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階段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自然現象的過程一定為化學變化的是
A. 溫室效應 B. 云霧消失 C. 冰川融化 D. 火藥爆炸
D 【解析】A、溫室效應是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這一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云霧消失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C、冰川融化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D、火藥爆炸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不正確的是
A. 濕衣晾干—分子不停地運動 B. 水結成冰—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C. 氣體受熱膨脹—分子間間隔變大 D. 輪胎充氣—分子間有間隔
B 【解析】A、濕衣晾干,是因為水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運動到水分子中間去了,故選項解釋正確. B、水結成冰,屬于物理變化,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C、氣體受熱膨脹,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大,故選項解釋正確. D、輪胎充氣,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壓強增大,分子間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鄒城市四校2018屆九年級3月學情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某同學為測定一種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
①稱取25.0g石灰石樣品,平均分成兩份,并分別加工成塊狀和粉末狀;
②將兩份樣品分別投入兩個錐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樣品所含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由圖中曲線分析得出,影響該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
(2)每份樣品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____________.
(3)若每份樣品中加入l00.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要求寫出計算過程.不考慮水、氯化氫的逸出.結果精確到0.1%)
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 4.4 g 10.5% 【解析】(1)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2)根據圖像可知,每份樣品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 g 。(3)設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x,每份石灰石樣品所含碳酸鈣的質量為y。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111 44 y x 4.4 g =,解...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