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基礎物質之一,其分子結構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該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從分類角度看:α-丙氨酸屬于有機物
B. 從量的角度看:在α-丙氨酸中碳、氫、氧、氮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3:7:2:1
C. 從變化角度看:α-丙氨酸全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從微觀角度看:α-丙氨酸是由分子構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除去粗鹽中含有的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應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氯化鋇、碳酸鈉等物質,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去除沉淀后,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得到精鹽水。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操作步驟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將濾液的pH 調為7
C.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可以顛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三:興趣小組為探究酸的化學性質,他們將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氧化銅的燒杯中,觀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顯___________色
【拓展研究】興趣小組同學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24.5g該反應后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120g氫氧化鈉溶液分6次加去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所得溶液的質量,測量數據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應后溶液的質量/g | 144.5 | 164.5 | 179.6 | 189.8 | 200 | 220 |
產生沉淀的質量/g | 0 | 0 | m | 9.8 | 9.8 | 9.8 |
請回答:
(1)第一次,第二次不產生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上述表格中產生沉淀的質量:m=___________
(3)請計算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要求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家庭車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氣和汽油。為應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提升空氣質量,全國已經全面供應符合5階段國家標準車用汽油。使用國五標準汽油,使汽車尾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低。
(1)①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用圖C裝置收集二氧化硫時,C裝置中______(填“a”或“b”)端幾口與D裝置中c管口相連,燒杯中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實驗室采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制取甲烷,請選擇制取甲烷的發生裝置________(填字母),實驗室可用__________方法收集甲烷。寫出利用該發生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充分燃燒1kg不同化石燃料所產生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所示,則______燃燒最易導致酸雨,______燃燒對環境影響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你和化學小組同學一起完成下列實驗。
實驗一:現提供圖甲的儀器
用濃HCl(溶質質量分數為37%,密度為1.18g/mL)配制200g 10%的稀HCl。
⑴ 配制的主要步驟為:計算、______ 、混勻。
⑵ 設需要濃HCl的體積為V,請列出V的計算式:______(不必計算結果);配制過程中還需要的儀器有______ 。
實驗二:現提供圖乙的儀器
⑴若實驗室要用同一裝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最好選擇______(填字母序號),寫出該裝置制取CO2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實驗室用A裝置和一種純凈物也制得了O2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若試管破裂,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些大理石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CO2 中混有H2S氣體。欲獲取純凈、干燥的CO2 ,需要對發生裝置中產生的氣體進行除雜,實驗裝置如圖:
查閱資料:Ⅰ.H2S能與NaOH等堿溶液、CuSO4溶液反應。
Ⅱ. CO2 中混有的HCl氣體可用飽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裝置F中所盛試劑應選用_______(填字母)。
A.濃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裝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化學反應2X+Y=2Z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Z一定是化合物
B. 在反應中X、Y、Z三種物質的粒子數目比為2:1:2
C. 若X和Y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m和n,則Z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n)
D. 若a g X完全反應生成b g Z,則同時消耗(b-a)g 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Ⅰ.某同學研究亞硫酸鈉(化學式為Na2SO3)熱分解反應時,作了兩種假設:
假設一:它按CaCO3受熱方式來分解。
假設二:它按KClO3受熱分解方式來分解。
①假設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確認假設二是否成立的簡單實驗操作是_________。
②該同學將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置于坩堝中充分灼燒,發現最終得到固體質量較原樣品質量增加了大約12.7%。據此他認為___________(選填編號)。
A.假設一成立 B. 假設二成立 C. 兩種假設均不成立
固體質量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查閱資料后,該同學再次進行了實驗。他將一定質量樣品置于密閉真空容器中充分加熱,最終得到固體質量與原樣品相同。但進一步分析表明,該固體組成為兩種新的鈉鹽,其微粒個數之比為1:3,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該同學想要進一步探究次氯酸鈉(化學式NaClO)的分解反應。他查閱資料后,得知NaClO有多種熱分解方式(每種分解方式的產物僅有兩種)。若其中一種產物為NaCl,則另一種產物可能是:_____(選填編號)。
A.Cl2 B. O2 C. Na2O D. NaClO3
Ⅱ.已知A—H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C是組成元素相同的氣體,且C能產生溫室效應;B為紅棕色,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F是紫紅色金屬;H是藍色沉淀。根據右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圖中 反應條件均已略去),請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B___________、C 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如圖裝置探究物質的性質(部分固定裝置略)。
①儀器a的名稱_____;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②裝置C 的作用_____; 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③裝置E中固體由黑色變成亮紅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
④裝置F是安全瓶,其作用是_____;
⑤把裝置A中換成酒精燈,可用于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試管中固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數據見如表。
反應時間/min | 0 | t1 | t2 | t3 |
固體質量/g | 26.0 | 20.2 | 16.4 | 16.4 |
Ⅰ.共制得氧氣的質量是_____g;
Ⅱ.參加反應的氯酸鉀的物質的量是_____mol(通過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烷和水反應可制備水煤氣(混合氣體),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
B. 水煤氣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
C. 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 1:1
D. 反應中氫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