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下表:原子結構是通過科學家不斷地建立與修正原子結構模型,不斷地實驗,不斷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下表是原子結構模型的幾種學說
時間 | 模型類型 | 科學家 | 內容 |
| 道爾頓模型 | 道爾頓(英國) | 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小球 |
| 湯姆生模型 | 湯姆生(英國) | 發現電子,即“西瓜模型”正電荷是西瓜肉,電子是西瓜籽 |
| 盧瑟福模型 | 盧瑟福(英國) | 發現原子核,原子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圍繞帶正電的原子核隨意動轉 |
| 分層模型 | 玻爾(丹麥) | 電子在固定軌道上分層運動(繞著原子核) |
現代 | 電子云模型 | 電子出現在原子核周圍,有的區域次數多,有的區域次數少 |
上面四種原子結構模型中道爾頓的原子結構模式是________(填序號),這種原子模型是一種________結構.
年,______通過實驗發現原子結構,所做的實驗名稱是________,實驗中大多數
微粒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順利通過.有一小部分
微粒發生了偏轉,原因是________;極少數
微粒被反彈了回來,原因是________.因此,盧瑟福根據實驗建立了________原子模型.
請用框圖的形式表示原子的結構:
【答案】④實心盧瑟福實驗(或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帶正電,
粒子帶正電,當
粒子靠近原子核時受到原子核的斥力極少數的
粒子撞擊到原子核,原子核質量遠遠大于
粒子核式核式
【解析】
(1)道爾頓說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小球,是圖中的第四個選項,由圖可知,這種結構是一個實心的結構;
(2)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做了一個著名的“盧瑟福實驗”(或α粒子散射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說明遇到了質量很大的東西,即原子核質量很大,且帶正電荷;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原子核外空間很大;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又因為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帶正電,所以遇到了帶正電的微粒才改變了方向。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圖分別表示硫、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示意圖
(1)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寫主要現象)A中(________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有關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1)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燃燒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熱,生成一種_________________。
(2)汞在空氣中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有關物質組成及化學規律的發現對化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你知道嗎)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其中一項實驗(圖 1)是加熱紅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氣,該反應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
A.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B.1 個氧分子是由 2 個氧原子構成的
C.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個數沒有發生改變
D.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實驗回顧)實驗室常用圖 2 所示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寫出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_____;實驗中加入足量紅磷的目的是_____.
(實驗探究)同學們發現利用圖 2 裝置進行實驗時,在集氣瓶外點燃紅磷,一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另一方面伸進集氣瓶速度慢了會影響測定結果。他們查閱資料發現白磷 40°即可燃燒,燃燒產物與紅磷相同,于是改進裝置(圖 3)重新探究。先在容積為 200.0mL 的集氣瓶里裝進 50.0mL 的水,再在量筒內裝入 100.0mL 的水, 然后按圖 3 連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
(1)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水,在實驗過程中除了能夠吸收白煙作用,還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白磷停止燃燒時立即記錄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則會導致測定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結果_____(填“偏 大”、“偏小”或“不變”)。
(拓展延伸)圖 4 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 5、圖 6 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 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 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 和 P 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 內的氣壓。已知相同條件下集氣瓶中氣體的壓強與氣體所占的體積成正比)。
(1)根據圖 5、圖 6 分析,該實驗中能否利用木炭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并說明理由_____
(2)圖 5 中,根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占總體積的 21%,可推出 P0 與 P 的關系式是______(用含 P 和 P0 的等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b是易溶物質
B. 當a中含有少量b時,可用結晶法提純a
C. 在t℃時,a、b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
D.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小組的同學在做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實驗時,發現生成的白色固體中還夾雜著少量的淡黃色的固體。(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生成淡黃色固體?(查閱資料)記錄了下列幾種物質的顏色:
物質 | MgO(氧化鎂) | MgCl2 | Mg3N2 (氮化鎂)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顏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黃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小紅同學認為不必查閱氯化鎂的顏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資料小紅認為淡黃色固體可能是和空氣中的_____________反應生成的。
(實驗探究)小紅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
(實驗結論)根據小紅的實驗結果,寫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兩個符號表達式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通過上述實驗,你對燃燒有什么新認識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氧氣的制取和性質時,某化學興趣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有關探究:
(1)他們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主要操作有:①裝藥品;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固定裝置;④加熱;⑤收集氣體;⑥撤酒精燈;⑦從水槽中撤出導氣管.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
(2)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產生時,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
(3)檢驗制得的氣體是否是氧氣的方法是______.他們用制得的氧氣做鐵絲燃燒的實驗,結果發現集氣瓶炸裂了,其原因是______.F裝置可用來測定制得氧氣的體積,對進入量筒里的水讀數時,我們的視線應______.
(4)小組成員小慧同學想用氯酸鉀制取一瓶氧氣,誤把高錳酸鉀當成二氧化錳,加熱時氯酸鉀的反應速率也很快.于是她驚奇地告訴同學舒展:高錳酸鉀也可以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小明經過思考后,認為小慧的結論不科學. 你認為高錳酸鉀能加快氯酸鉀分解的原因是___.高錳酸鉀是否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呢?______(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重要實驗。
(1)圖1實驗中,能證明可燃物燃燒跟溫度有關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
(2)通過圖2中A、B對比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切割白磷時,應在水下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①用化學式填空: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餅干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________; 可用于滅火的氣體是_________ ;常充入食品包裝袋內用于防腐是__________。
②下列化學反應中能有氧氣生成的是 _______(填序號)。
A.煤燃燒 B.緩慢氧化 C.光合作用
(2)日常生活中的漏勺等工具是利用________(填操作名稱)的原理使固液分離。
(3)請根據提供的儀器,回答下列問題:
①用于收集或儲存少量氣體的儀器是____(填字母序號);
②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借助于 _________ (填字母序號);
③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夾持木炭需要用到的儀器是____(填儀器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