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I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I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①濃H2SO4(有強吸水性) ②濃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③飽和NaCl溶液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
D. ①②③
C 【解析】試題分析:因為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是因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原因,而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掉了水后就不會反應了,因此顏色不變,同時氫氧化鈉的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質,所以甲內含有氫氧化鈉也可以將反應改變。故選C.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常德外國語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的俗名與化學式一致的是:
A. 水銀Ag B. 純堿NaHCO3 C. 酒精CH3COOH D. 燒堿NaOH
D 【解析】A、水銀是金屬汞(Hg)的俗稱,而不是銀,錯誤;B、純堿式碳酸鈉的俗稱,化學式為Na2CO3,而不是碳酸氫鈉,錯誤;C、酒精是乙醇(C2H5OH)的俗稱,而不是醋酸,錯誤;D、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科學史上每次重大的發現都極大地推進了科學的發展。屠呦呦對科學的突出貢獻在于
A. 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B. 開發了聯合制堿法
C. 揭示了空氣的主要成分 D. 提取了治瘧藥物青蒿素
D 【解析】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故A正確;B、侯德榜開發了聯合制堿法,故B錯誤;C、拉瓦錫揭示了空氣的主要成分,故C錯誤;D、提取了治瘧藥物青蒿素的我國的科學家屠呦呦,故D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長豐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稀釋濃硫酸在燒杯中進行,錯誤;B、濃燒堿溶液除去氯化氫氣體的同時還把二氧化碳除去了,錯誤;C、收集氧氣可用向上排空氣法,錯誤;D、通過長頸漏斗加入液體,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出現左低右高,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近幾年我國某些工業城市酸雨污染較為嚴重,主要是因為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問題】通過實驗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閱資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 化學方程式中最后一種物質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闭垖懗龆趸蚺c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上述資料,甲同學、乙同學和丙同學分別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3)甲同學:“實驗操作”: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A、B兩步實驗:
“實驗現象”: A中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暗贸鼋Y論”: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學:“實驗操作”:丙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部分裝置在圖中略去):
【探究與結論】(6)上圖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要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現象是:丙同學的實驗中B中__________ ,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______________。
【定量計算】 (8)用石灰石漿也能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其反應原理是:2CaCO3+O2+2SO22CaSO4+2CO2 ,一座小型火力發電廠每天要燃燒100t煤炭,其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6.4% 。
(1)如果尾氣不處理,發電廠每月將向大氣中排放_________噸SO2(按30天計算)?
(2)每天至少需要含80%碳酸鈣的石灰石_________噸才能將其完全吸收?(寫出解題過程)
H2SO4 Ca(OH)2+SO2=CaSO3↓+H2O 二氧化硫也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除去過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擾 B中溶液褪色 D中石灰水變渾濁 384噸 25噸 【解析】(1) 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化學方程式中最后一種物質X的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A>B>C
B.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等
C.t2℃時,20g B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溶液
D.若要將組成在N點的A溶液轉變為M點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溫蒸發溶劑的方法
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可以比較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的趨勢等。 A、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是C>B>A,根據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可知,t1℃時,它們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C>B>A,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2018年九年級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題型:單選題
海帶中富含碘元素(I),可利用反應2NaI + Cl2 ==== 2NaCl + I2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I2)。此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復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
D 【解析】此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與新的化合物,故是置換反應,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州市白云區2018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現象,其中正確的是
A. 氫氣球在高空膨脹——分子體積變大
B. 二氧化碳無毒,一氧化碳有毒——分子的質量不同
C. 金剛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氫氣燃燒生成水——元素種類發生改變
C 【解析】A. 氫氣球在高空膨脹——分子間隔變大,錯誤;B. 二氧化碳無毒,一氧化碳有毒——分子的結構不同,錯誤;C. 金剛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確;D.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