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金屬鈉投入到NH4Cl溶液中,鈉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并生成大量氣體。為確定氣體的成分,進行下列實驗探究.
(1)猜想:氣體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種或幾種,作此猜想的理論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甲同學為判斷氣體成分,查閱資料得知:2NH3+3CuO3Cu+N2+3H2O。于是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
(3)現象與結論:A中觀察到酚酞試劑變為紅色,證明有______;B中玻璃管內觀察到固體表面由黑色變紅色,證明有_______。
(4)實驗反思:
①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學認為甲的設計不能確定是否含有HCl,于是他將氣體通入混有稀硝酸的________溶液中,無白色沉淀產生,則該氣體中_____HCl(填“有”或“無”)。
③請完善Na與NH4Cl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NH4Cl=2NH3↑+H2↑+2________。
(5)已知2.3g的鈉與一定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銨溶液正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氨氣的質量是多少?______
【答案】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保持不變 NH3 H2 吸收氨氣和水 硝酸銀 無 NaCl 1.7g
【解析】(1).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保持不變 ,NH4Cl由氯、氮、氫三種元素組成, HCl、NH3、H2的組成元素復合,且都是氣體; (3) NH3 和水反應生成氨水,溶液呈堿性,使酚酞試液變紅;A中觀察到酚酞試劑變為紅色,證明有氨氣; (3). 氨氣易溶于水,能與硫酸反應,所以氣體通入B之前氨氣被除盡,則B中玻璃管內觀察到固體表面由黑色變紅色,證明有還原性氣體H2 (4). ①硫酸和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而吸收氨氣,同時濃硫酸是干燥劑,可以吸收吸收氣體中的水 ②硝酸銀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將氣體通入混有稀硝酸的硝酸銀溶液中,無白色沉淀產生,則該氣體中無HCl ;③ 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因此化學式為 NaCl ; 設氨氣的質量為x,則
2Na + 2NH4Cl = 2NH3↑+H2↑+2 NaCl
46 34
2.3g x
46/2.3g=34/x
X=1.7g
答:略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像反映了對應實驗過程中相關量的變化,其中錯誤的是
A.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 B.HCl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曲線 | C.等質量的Mg粉和Fe粉與足量相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 | D.硫酸溶液稀釋過程中pH的變化曲線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廠產生的廢氣中除了二氧化碳外,還含有少量的CO和CH4。某校科研小組的同學設計用氫氧化鈉溶液來提純其中的二氧化碳,基本過程如下(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1)A室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整個提純過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CaO和_______________。
(3)高溫反應爐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
A. 該技術可有效減少碳排放
B. “反應、分離”過程中,分離物質的基本操作是蒸發結晶和過濾
C. 能耗大是該技術的一大缺點
D. 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肥料
(5)CH4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燃燒1Kg CH4氣體,生成CO2氣體的質量是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
、
均已關閉。
內容 裝置 | 【實驗1】制備氣體 | 【實驗2】測定氣體含量 |
Ⅰ.打開 Ⅱ.在 | Ⅰ.A(容積 Ⅱ.打開 |
(1)檢查裝置氣密性:保持關閉,打開
、
,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沒下端導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說明裝置在左側氣密性良好的現象是_______;用同樣原理可以檢查裝置另一側的氣密性。
(2)實驗1中,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氣體收集完畢后,在不拆卸裝置的情況下,使A中未反應的稀硫酸大部分轉移到B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實驗2中,當B中液面不再變化時,測得B中減少了160mL水,則A中的體積分數約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方程式能正確表示所述內容的是
A. 鋁片加入到稀硫酸:Al+ H2SO4 = Al SO4 + H2↑
B. 氫氧化鈉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 實驗室制備氧氣:2H2O 通電 2H2↑ + O2↑
D.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4Fe + 3O2 點燃 2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煤油燃燒產生火焰和黑煙,化學能轉變成熱能和光能
B.干電池放電時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C.面粉、蔗糖灼燒后都變成炭黑,說明它們是相同的物質
D.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硅(Si)是太陽能電池和電腦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為SiO2)生產高純硅(Si)的流程圖如下(整個制備過程必須達到無水、無氧氣).
(提示:Si+3HClSiHCl3+H2↑)
根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三氯硅烷(SiHCl3)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B. 在H2和SiHCl3反應的過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爆炸
C. 以上生成高純硅的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只有HCl
D. Si+3HClSiHCl3+H2↑反應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