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很多同學對其產生探究興趣。
(1)甲同學將固體氫氧化鈉放入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并振蕩,試管壁發燙,于是他得出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為了驗證甲同學的結論,將實驗加以改進:將稀硫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質量的變化如下圖:
①由圖知,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B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從A到B的過程中,燒杯中溶液pH逐漸 ____________。
③B到C的過程中,燒杯內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 ________(填離子符號)。
【答案】 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 放熱 恰好完全反應 減小 Na+ H+
【解析】本題考查了探究中和反應放熱,并根據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判定反應的進程和溶液中的成分,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溫度最高。
(1)在甲同學的操作過程中既有氫氧化鈉固體的溶解過程,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也有與硫酸中和的過程,不能認為就是中和反應放熱;
(2)①根據圖像可以看出隨著硫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的升高,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放出的熱量不斷變多溫度也不斷升高,因此恰好反應時溫度最高即為B點,B點表示的含義是恰好完全反應;
②A到B硫酸逐漸的與氫氧化鈉反應,溶液由堿性逐漸的變為中性,燒杯中溶液pH逐漸減小;
③B到C的溶液中,是硫酸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硫酸,燒杯內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Na+、H+。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并放出熱量
B.木炭在高溫條件下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C.把盛有紅磷的燃燒匙伸入氧氣中,紅磷立即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D.硫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紫色,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能源、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1)為減少污染、提高利用率,可將煤轉化為可燃性氣體(圖為微觀示意圖):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丙酮(C3H6O)是一種很好的有機溶劑,它易燃、易揮發,請寫出丙酮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若生成物只有一種,就符合“綠色化學”的“零排放”.則這樣的生成物可能是(填字母).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醛(C2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兒童體內缺少鈣元素易患佝僂病B.人體缺少鐵元素易患壞血病
C.人體缺少碘元素會引起甲狀腺腫大D.人體缺少鋅元素會引起智力低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蒿中含有多種成分,如青蒿素(C15H22O5)、青蒿甲素(C15H22O3)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青蒿素和青蒿甲素都屬于氧化物B.青蒿素、青蒿甲素完全燃燒都生成CO2和H2O
C.青蒿甲素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D.青蒿素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5︰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合如圖1回答問題:
(1)寫出標號①②的儀器名稱:① , ② .
(2)實驗室選用A、D裝置制取氧氣,氣體收集完畢時,應先(填“從水中取出導管”或“熄滅酒精燈”).
(3)氨氣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硫酸銨固體和熟石灰混合加熱制取氨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填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 .
(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若將發生裝置由B改為F,其優點是;用飽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為了得到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除雜裝置(如圖2)的導管按氣流方向連接順序是(選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大自然中,二氧化碳與氧氣能相互轉換,以保持空氣成分相對穩定。
(1)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_______;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為6CO2+6XC6H12O6+6O2,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