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無色溶液中可能有Na+、Mg2+、Fe3+、Cl-、OH-、SO42-等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經pH試紙測定,該溶液的pH為11.由此可知,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陰離子有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有________.
答案:OH-;Mg2+、Fe3+. 分析:pH為11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本題還要注意溶液呈無色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pH為11的水溶液顯堿性,該溶液的水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OH-;Mg2+、Fe3+和OH-在溶液中分別能結合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大量共存;OH-、Na+、Cl-、OH-、SO42-等離子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還要注意是在堿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離子的顏色. |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出這包脫酸劑樣品少量放到試管中,加入水并滴入2滴無色酚酞. | 脫酸素劑幾乎沒有溶解,無色酚酞也沒有變紅色. | 原假設1是否成立?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另取出這包脫酸素劑樣品少量,放到試管中,并加入稀鹽酸. | 有氣泡產生 | 說明這包脫酸素劑可能是較活潑的金屬,也可能是 |
2.再取出這包脫酸素劑樣品少量,放到試管中,加入稀鹽酸.并把 |
聽到爆鳴聲,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 | 說明這包脫酸素劑可能是 |
取樣地點 | 取樣時間 | 抽氣次數(n) | 空氣中的CO2的體積分數 | 結論 |
操場 | 2006.3.2/17:00 | 54 | 0.030% | |
教室 | 2006.3.2/17:00 | 36 | 0.045% | |
宿舍 | 2006.3.2/17:00 | 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學習小組對在實驗中吸收過二氧化碳氣體的堿石灰成分進行了研究.
【查閱資料】
①堿石灰是CaO與NaOH 的固體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氣體.
②堿性的Na2CO3溶液可以與中性的CaCl2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
【提出猜想】
該堿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
【設計方案、收集證據】
(1)甲同學在燒杯中放入少量的堿石灰樣品,加入足量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學認為樣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學認為他的結論不準確,原因是: N (填化學方程式).
(2)乙同學進一步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過程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從甲同學的燒杯中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 無明顯現象 | 通過實驗及分析,樣品中不含有: . |
【解釋與評價】
(1)乙同學進一步設計了下列實驗裝置,通過稱量B裝置的質量變化來確定樣品的成分及質量(氣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應,操作無誤).
多次實驗發現測定結果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偏差,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
(2)在老師的指導下乙同學完善了實驗裝置,并重新進行了實驗,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將5.06g干燥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
②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關閉活塞b;
③稱量盛有氫氧化鈉濃溶液的D瓶質量;
④向錐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⑤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⑥稱量D瓶質量,增重2.2g.
通過分析及計算可知:5.06g樣品中各成分及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學習小組對在實驗中吸收過二氧化碳氣體的堿石灰成分進行了研究.
【查閱資料】
①堿石灰是CaO與NaOH 的固體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氣體.
②堿性的Na2CO3溶液可以與中性的CaCl2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
【提出猜想】
該堿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
【設計方案、收集證據】
(1)甲同學在燒杯中放入少量的堿石灰樣品,加入足量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學認為樣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學認為他的結論不準確,原因是: N (填化學方程式).
(2)乙同學進一步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過程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從甲同學的燒杯中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 無明顯現象 | 通過實驗及分析,樣品中不含有: . |
【解釋與評價】
(1)乙同學進一步設計了下列實驗裝置,通過稱量B裝置的質量變化來確定樣品的成分及質量(氣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應,操作無誤).
多次實驗發現測定結果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偏差,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
(2)在老師的指導下乙同學完善了實驗裝置,并重新進行了實驗,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將5.06g干燥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
②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關閉活塞b;
③稱量盛有氫氧化鈉濃溶液的D瓶質量;
④向錐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⑤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⑥稱量D瓶質量,增重2.2g.
通過分析及計算可知:5.06g樣品中各成分及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