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種方法可以鑒別氯化鈉和碳酸鈉兩瓶無色溶液。請用兩種方法區別氯化鈉和碳酸鈉兩瓶無色溶液(要求說明實驗方法、觀察到的現象和結論)。
(1) ;
(2) 。
(1)各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分別滴加稀鹽酸,有氣體產生的是碳酸鈉,無現象的氯化鈉;
(2)各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分別滴加氫氧化鋇,有沉淀產生的是碳酸鈉,無現象的氯化鈉(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其它合理答案都也分)
解析試題分析:鑒別物質,應依據二者產生不同的明顯現象來鑒別:碳酸鈉中含有碳酸根,能與酸產生氣泡,能與鈣離子和鋇離子產生沉淀;氯化鈉中含氯離子,能與硝酸銀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可以用下列方法:加入酸 取樣,分別加入稀硫酸 一份有氣泡產生
一份無明顯現象有氣泡產生的那份是Na2CO3
無明顯現象的是NaCl加入指示劑 取樣,分別加入酚酞試液 一份溶液變紅
一份無明顯現象溶液變紅的是碳酸鈉
無顏色變化的是氯化鈉加入堿 取樣,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 一份產生白色沉淀
一份無明顯現象有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鈉
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 加入鹽 取樣,分別加入氯化鋇溶液 一份產生白色沉淀
一份無明顯現象有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鈉
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
考點:酸、堿、鹽的鑒別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
A.O2(H2O)——用生石灰 |
B.NaCl溶液(KNO3)——降溫結晶 |
C.CaCO3粉末(Na2CO3)——加水過濾 |
D.KCl溶液(K2CO3)——加適量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請分別選擇合適的試劑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質中少量的雜志(括號內的物質為雜質),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
(1)NaNO3(Na2CO3) _________ ;
(2)Cu(CuO) 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Ba2+被吸收后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但硫酸鋇卻因其具有不易被X線穿透的特點常用做X線透視胃腸的口服藥劑,即鋇餐。
(1)請根據硫酸鋇的性質簡要說明可口服的理由 ;
(2)碳酸鋇能否代替硫酸鋇進行“鋇餐”檢查,請說明理由,寫出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A,B,C,D四種物質中,已知A單質,B為無色液體,B,C均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為黑色固體,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①②為化合反應,③④為置換反應.則物質A為 ;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甲、乙為單質,A、B、C、D為化合物,且A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C與D的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已略去.試推斷:
(1)寫出有關物質的化學式:A 、乙 、C ;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A→B+甲: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已知A、C常溫下為氣體,且組成元素相同;B為鐵銹的主要成分,F為黑色粉末,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
(1)B的化學式為 。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寫一個能實現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反應。
(4)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中表現出還原性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小明發現家中施用的碳酸氫銨(NH4HCO3)減少了,并聞到一股刺激性的氣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學們進行探究,請你一同參與:
[提出問題] 碳酸氫氨減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設] 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產物可能為水、二氧化碳、氨氣。
[實驗設計] 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裝置中的鐵架臺省略)。
(1)A裝置大燒杯中的生石灰和水的作用是 。
(2)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 ,證明產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根據現象 ,證明實驗后生成了水和氨氣。
(4)小紅同學認為若將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為NaOH溶液,再經過某實驗操作,也可以證明碳酸氫銨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請你幫她設計完成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反應的方程式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試劑進行實驗.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選項 | 所用試劑 | 現象和結論 |
A | 硫酸銅溶液 | 出現藍色沉淀,則氫氧化鈉過量 |
B | 氯化鋇溶液 | 出現白色沉淀,則硫酸過量 |
C | 鋅粒 | 有氣泡產生,則硫酸過量 |
D | 無色酚酞溶液 | 溶液不變色,則恰好完全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