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探究稀鹽酸的化學性質時,做了如圖一所示的三個實驗。
(1)寫出實驗A中的反應現(xiàn)象_____。
(2)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B、C兩支試管中的廢液同時倒入一個清凈的燒杯中(如圖二所示)觀察到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學們將燒杯內的物質進行過濾,對所得濾液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寫出上述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
(提出猜想)
甲同學猜想:NaCl;
乙同學猜想:NaCl、CaCl2;
丙同學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_____。
(交流討論)你認為_____同學的猜想一定不正確,理由是_____。
(設計實驗)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 | _____ | 猜想成立 |
【答案】產生氣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Cl、Na2CO3 丙有白色沉淀產生、濾液中不可能含有HCl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解析】
(1)由于鐵與稀鹽酸的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A試管中的反應現(xiàn)象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2)在試管中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提出猜想】由上述分析可知,當碳酸鈉與鹽酸、氯化鈣恰好反應時,濾液中只含有氯化鈉;當氯化鈣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鈣,當碳酸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碳酸鈉。所以你的猜想是:NaCl、Na2CO3;【交流討論】由于白色沉淀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丙同學猜想不成立;【設計實驗】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鈣,有白色沉淀產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水的凈化”過程,某實驗小組從河水中取來水樣進行實驗:
(1)實驗小組的同學應用_____量取50 mL的水,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_____保持水平;
(2)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簡易凈水器,請回答有關問題:
在簡易凈水器中裝入小卵石、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3)如果某硬水通過該簡易凈水器凈化,則凈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填“硬水”或“軟水”)。
(4)長期飲用硬水對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 1~18 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我們對它進行研究:
(1)第 9 號元素屬于 _____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他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電子,由鈉元素和該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__。
(2)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中的 _____數(shù)關系密切。
(3)1869 年,_____ (填字母)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張青蓮 B.門捷列夫 C.拉瓦錫
(4)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結構呈現(xiàn)的規(guī)律有 ________(只寫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圖中插入集氣瓶內的四朵紙花是用石蕊試紙做成)
(1)為保證實驗成功,必須將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正放,其原因是什么___?實驗①②的目的是什么____?
(2)請描述出集氣瓶中③④兩處的實驗現(xiàn)象_______。
(3)通過上述實驗探究可得出什么結論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中所涉及物質的量的變化(不考慮水份蒸發(fā))能用如圖表示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足量鎂粉
B. 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鉀
C. 向一杯接近飽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鈣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適量氧化銅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A.硫在氧氣中燃燒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蒸發(fā)食鹽水 D.用木炭還原氧化銅
(1)A實驗中集氣瓶內水的作用是_______。
(2)B實驗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實驗過程中,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_____時,停止加熱。
(4)D實驗中酒精燈加網(wǎng)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 A、B、C、D、E 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化合物,其中 B、C 都是氧化物, D 是一種堿,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74,A、B、D、E 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
(1)若A 屬于鹽,則E 屬于_____,C 在生活中的一種用途是_____。
(2)若 A 屬于酸,則 D 與E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并實驗)
(實驗一)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然后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待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改變時,將盛有反應后物質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
(實驗二)將盛有稀硫酸的燒杯和鎂條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然后將鎂條浸到稀硫酸中,觀察現(xiàn)象。待反應一段時間后不再放出氣泡時,將盛有反應后物質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
(實驗三)用天平稱量一段砂紙打磨過的鎂條的質量并進行記錄,然后將該鎂條在空氣中點燃,待反應結束后,將生成物全部收回,再次進行稱量并記錄。
上述三個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
編號 | 實驗一 | 實驗二 | 實驗三 |
反應前/g | 118.4 | 112.6 | m1 |
反應后/g | 118.4 | 112.4 | m2 |
(分析與討論)
(1)在這三個實驗中,你認為實驗________正確反映了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結論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
(2)上述表格中m1和m2的關系是:m1________m2(填>、=或<)
(3)從實驗二中得出的結論是: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不相等,你認為導致這一結論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
(實驗反思)小組成員從不能正確反映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質量關系的實驗中,找出了實驗設計中的不當之處,并達成了以下共識:設計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空氣中的氣體(成分)參與或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一般應使反應在________中進行。
(實驗拓展)小明同學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將實驗二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
(1)按如圖方式放好儀器,調節(jié)天平平衡,記錄稱量數(shù)據(jù).
(2)小明緩慢推動注射器,將稀鹽酸加到碳酸鈉粉末上,此時察到碳酸鈉粉末的表面上有________出現(xiàn)。
(3)此實驗中氣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當反應結束時,氣球已經(jīng)完全鼓起,小明發(fā)現(xiàn)天平的指針已經(jīng)向右偏了。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實驗現(xiàn)象與數(shù)據(jù)為何與預測結果不符?你認為出現(xiàn)該實驗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最應該是下列各項中的________(填序號).
A.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變少
B.該反應生成物的總質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質量
C.空氣的浮力作用干擾了實驗結果
D.生成氣體的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