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圖中儀器④是燒杯,⑤是酒精燈.故答案為:燒杯;酒精燈.
(2)實驗室制取氧氣,某同學設計了圖A的裝置,A裝置是不加熱的,所以所用試劑應該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而分液漏斗中只能盛放液體,所以分液漏斗內放的是過氧化氫溶液.③中有水,是短進長出,所以是排水法收集.當需要量取氣體的體積時,需要用到量筒,原理是液體的等量代換.故答案為:過氧化氫溶液; 2H
2O
2
2H
2O+O
2↑;排水法;量筒.
(3)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當要求能方便控制反應的發生或停止時,需要反應物之間彼此能夠分離,所以就用到F,所以此時就不宜采用錐形瓶,故選CEFG.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答案為:大理石和稀鹽酸;CEFG;CO
2+Ca(OH)
2=CaCO
3↓+H
2O.
(4)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①中加入水,然后將導管放入水槽中,并打開儀器①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高錳酸鉀分解的產物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對應方程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乙同學發現收集到的O
2大于理論產量,由于二氧化錳和錳酸鉀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可能是二氧化錳和錳酸鉀中的一種或者兩種分解得到氧氣.實驗驗證時,可以分別取純凈的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分別加熱到高錳酸鉀分解的溫度,觀察是否有質量變化或者是否真的生成氧氣.相對而言質量變化法當質量變化較小時不宜察覺,所以用檢驗生成物的方法更合適.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O
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
2的質量不變.則猜想I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
2MnO
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檢驗采產物,由于是確認是否為氧氣,所以就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內檢驗.實驗反思中,可以從相關的實驗設計中思考均可,入溫度不同,反應產物不同等.
故答案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二氧化錳和錳酸鉀都含有氧元素;I;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試管內;溫度不同,反應產物不同(其他說法合理也可)
分析:本題考查了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方法,并且結合高錳酸鉀的制取中所出現的數據問題進行了探究實驗的設計,對于二氧化錳和錳酸鉀是否能夠分解得到氧氣的實驗,一是可以看加熱后本身的質量是否會改變,二是因為高錳酸鉀分解的氧氣過處本身計算產量,所以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可能本身分解產生氧氣,所以就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即可.
點評:對于探究實驗的設計,一定要有明顯的現象差別才可以,所以在錳酸鉀和二氧化錳是否會生成氧氣探究中,就有兩個方案可以參考,質量變化法和生成物檢驗法,所以要會從實驗設計去思考運用的實驗原理丙加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