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連云港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填序號),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時,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觀察到_________,說明瓶中已充滿二氧化碳;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將小花的一半用水噴濕,放入裝置C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此現象說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小明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鎂條能在CO2中燃燒,他在裝置D中進行實驗,發現鎂條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產生一種白色固體和一種黑色固體。這個實驗使你對物質燃燒的條件產生的新認識是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牡丹江管理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試管內裝入某種藥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試管橫放,藥品放在試管口后,再讓試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試管內裝入的藥品是( )。
A. 固體粉末 B.塊狀固體
C.液體 D.可能是塊狀固體或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學業水平調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元素符號、化學式能簡潔地表示物質的組成。請用化學用語填寫下列空白
(1)3個鉀原子_____________ (2)6個氯離子_______________
(3)8個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__________ (4) +2價鐵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學業水平調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CO和CO2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都能用作農作物的氣體肥料 B. 都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
C. 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 都能由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學業水平調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空氣中的氮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21%
B. 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越高,空氣的質量就越高
C. 200多年前拉瓦錫通過實驗發現空氣由氮氣、氧氣和氦、氖等稀有氣體組成
D. 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導致溫室效應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有下列的裝置和儀器,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
(2)圖A是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請指出圖中錯誤的地方_______,改正時應該調節的螺絲是________(選填“a”、“b”或 “c”),裝置改正后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若用如圖甲測定產生的氧氣的體積,則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是:A產生的氣體→____→____→f(填寫字母代號)。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O2,若要控制反應速率獲得平穩氣流,應選用______(從A至D選填序號)作為氣體發生裝置。
(4)B裝置作為制取CO2的發生裝置時,可以隨時控制的反應停止和發生。從E至H選擇________(填序號,夾持裝置省略)也可以組裝成一個可隨時使反應停止和發生的氣體發生裝置。用右圖乙所示礦泉水瓶可以證明CO2能溶于水,其現象是_________,此時打開瓶蓋,向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__________現象,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10福建南安6.)初三(1)班的小朱人稱“小馬虎”,下面是從他的筆記中摘錄的部分化學用語,你認為正確的是
A. 碳酸鉀:KCO3
B. 2個二氧化碳分子:2 CO 2
C. 氯化鋅:ZnCl
D. 鎂離子: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現象,下列有關燃燒或滅火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B. 溫度低于可燃物的著火點也可以燃燒
C. 鍋里的油著火時可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隔絕了氧氣
D. 森林起火時,可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使樹木與燃燒區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