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熟悉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根據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確定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收集方法確定收集裝置;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較為純凈,據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1)由圖示可知標號儀器a是試管,b是集氣瓶;
(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常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屬于固液常溫下反應,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B;反應文字表達式是: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屬于加熱固體制取氣體,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A;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
(3)如果要制的比較純凈的氧氣,應用排水法收集,可選用C裝置收集氧氣.實驗結束后,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熱的試管引起試管炸裂,應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
(4)實驗室制取甲烷氣體常用無水醋酸鈉(固體)和堿石灰(固體)加熱制得.則實驗室制取甲烷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A,由于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且極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氣法收集,選用的收集裝置是C、E.
故答為:(1)試管,是集氣瓶;(2)B,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A,: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3)C,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熄滅酒精燈;(4)A,C、E.
點評 本題比較綜合地考查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發生、收集裝置的選取.掌握發生、收集裝置選取的依據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常熟市九年級4月調研測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其實質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動的H+和堿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動的OH-結合生成水分子的過程。請根據以下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回答問題。
【實驗一】用酚酞試液
(1)向一試管中倒入約2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加3滴酚酞試液,振蕩,再逐滴滴入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剛好變為________色為止,說明它們之間發生了中和反應。
【實驗二】用溫度計
(2)向一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濟液,再逐滴勻速加入稀鹽酸,,并用數字化儀器對反應過程中溶液的溫度實時測定,得到的曲線如圖-1。
①約0 - 50s溫度上升是因為中和反應放熱,50s后溶液溫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不能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測定中和反應放熱的原因是__________。
【實驗三】用pH計
(3)向一錐形瓶中加入20g質量分數為4. 00%的稀氫氧化鈉溶液,再逐滴勻速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并用數字化儀器對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測定,得到的曲線如圖 - 2。列式計算:
①所取稀鹽酸的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_____?(精確到0. 0 l %,下同)
②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東城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能源與環境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1)目前人們利用最多的化石燃料是煤、_______和天然氣。
(2)氫氣作為目前最理想的清潔能源,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以柴油為燃料的汽車,加裝尿素箱可使尾氣排放達到“國Ⅳ”標準。其工作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CO(NH2)2+3N2OCO2+2H2O +4N2表示。計算:若用10kg 30%的尿素[CO(NH2)2]溶液,最多可吸收一氧化二氮的質量是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東城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采取正確的措施,能夠避免火災發生或減少災害損失。下列滅火方法不恰當的是
A. 油鍋起火——用鍋蓋蓋滅 B. 酒精燈著火——用濕抹布蓋滅
C. 汽車油箱著火——用水澆滅 D. 森林起火——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東城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符號中,表示2個氮原子的是
A. N2 B. 2N2 C. 2N D. 2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