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有機物的是
A. 碳酸鈣 B. 酒精 C. 碳酸 D. 二氧化碳
B 【解析】A、碳酸鈣中雖然含有碳元素,其性質與無機物相似,把它看作無機物,錯誤;B、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正確;C、碳酸中雖然含有碳元素,其性質與無機物相似,能把它看作無機物,錯誤;D、二氧化碳中雖然含有碳元素,其性質與無機物相似,把它看作無機物,錯誤。 故選B。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荔灣區中考化學一模八校聯考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染發時常用到的著色劑——對苯二胺,化學式為C6H8N2,是一種有毒化學藥品,有致癌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對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 對苯二胺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6:8:2
C. 對苯二胺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2個氮原子構成
D. 對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表達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滁州市定遠育才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時仍是飽和溶液
B. 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相同溫度時,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 分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a2℃將至a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D 【解析】試題分析:A、根據溶解度曲線,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a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時成為不飽和溶液,錯誤,B、根據溶解度曲線,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錯誤,C、根據溶解度曲線,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錯誤,D,根據溶解度曲線,在a1℃、a2℃時, 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2018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將一定質量的碳酸鈣高溫煅燒,變量 y 隨加熱時間的變化如圖,則變量 y 可表示的是
A. 產生氣體的質量
B. 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
C. 固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D. 固體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B 【解析】A、高溫煅燒碳酸鈣時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氣體的質量增加,圖中變量y不能表示產生氣體的質量,錯誤;B、高溫煅燒碳酸鈣時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固體質量減少了,反應停止后,固體質量不再改變,反應過程中氧元素的質量減少,且起點不是零,后來質量不再變化,圖中變量y能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正確;C高溫煅燒碳酸鈣時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固體質...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2018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霧霾”中的“霾”是指煙、塵等小顆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下列物質在空氣中充 分燃燒,能生成類似于“霾”的物質的是
A. C B. S C. P D. H2
C 【解析】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錯誤;B、硫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錯誤;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能夠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能生成類似于霾的物質,正確;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水,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2018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火藥爆炸 B. 牛奶發酵 C. 銅器生銹 D. 鹽酸揮發
D 【解析】A、火藥爆炸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牛奶發酵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銅器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堿式碳酸銅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鹽酸揮發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鎮江市華陽片2018學年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向硫酸鐵溶液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反應劇烈,產生如圖現象:
(1)硫酸鐵溶液為______色。
(2)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黃色 6Na+6H20+Fe2(SO4)3=3Na2SO4+2Fe(OH)3+3H2 【解析】(1)硫酸鐵溶液中含有Fe3+,溶液為為黃色; (2)由圖示可知,Na和硫酸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氣和Fe(OH)3紅褐色沉淀,根據原子守恒可得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Na+6H2O+Fe2(SO4)3=2Fe(OH)3↓+3Na2SO4+3H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鎮江市華陽片2018學年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法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
A. 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氮氣和二氧化碳 B. 用水鑒別硫酸銅和氫氧化鈉
C. 用過濾的方法法除去河水中的泥沙 D. 用肥皂水區別水和氯化鈣溶液
A 【解析】A、把燃燒的木條伸入瓶中時,燃燒的木條都熄滅,不能用燃燒的木條檢驗氮氣和二氧化碳,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硫酸銅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是藍色溶液,氫氧化鈉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無色溶液,可以用水鑒別硫酸銅和氫氧化鈉,能達到實驗目的;C、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河水中的泥沙,能達到實驗目的;D、加入肥皂水攪拌時,能夠產生浮渣的是氯化鈣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水,可以用肥皂水區別水和氯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閔行區2018屆初三二模化學試卷word版含答案 題型:單選題
1mol 任何物質都約含有 6.02×1023 個微粒,“6.02×1023”這一數值是
A. 隨機指定的 B. 通過實驗測得的
C. 無需通過實驗,純理論公式推算可得 D. 由科學家阿伏伽德羅的生日而來的
B 【解析】1mol 任何物質都約含有阿伏伽德羅常數個微粒,即12g相對原子質量為12 的碳所含原子的個數。經試驗測定數值約為6.02×1023。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