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的3個實驗,A中水發生了物理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B中試管2內得到的氣體為氧氣,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氣體,木條能復燃說明試管2中氣體具有的性質是助燃性,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A、B兩個實驗過程中水的變化情況A中分子的種類不變,發生物理變化,B中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化學變化.
(2)在圖B的裝置中,導線a連接的是電源的負極,小明推測“1試管內產生的是氫氣,2試管內產生的是氧氣.”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B(填序號,下同)環節,還需要C來進行驗證.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設計并進行實驗
D.獲得結論 E.反思與評價 F.表達與交流
若試管2內集到的氣體為5mL,則1試管收集到的氣體為10mL.
若氫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則構成2試管中氣體微粒的模型可表示為C
A.

B.

C.

D.

(3)寫出B裝置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這一反應是將電能轉化成化學能.根據能量守恒原理,該實驗中生成的氫氣和氧氣含有的化學能之和比反應前水所含的化學能高(高、低).因為電能轉變成化學能
(4)用化學符號填寫:在乙裝置實驗中,變化的微粒是H
2O,不變的微粒是H、O,生成新的微粒是H
2,O
2.由此我們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5)關于通電分解水試驗的結論正確的是C D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D.生成氧氣中氧分子的化學性質與空氣中氧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6)寫出圖B的1管中氣體檢驗的文字表達式:氫氣+氧氣$\stackrel{點燃}{→}$水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人們認識了該氣體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因此可以將該氣體作為新型燃料,該氣體稱為“未來理想能源”,其理由有①用水制取,原料廣泛②生成物是水,沒有污染③產熱量高.
(7)小軍和同學們去野炊,受化學課所學知識的啟示,他用身邊的物品做了一個如圖C的凈水器,試回答:
①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過濾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這一過程發生物理變化;②此凈水器能否將硬水變為軟水?請說明原因不能,過濾和吸附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質請敘述鑒別硬水與軟水的方法加肥皂水攪拌硬水在煮沸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之一是: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碳酸氫鈣$\stackrel{加熱}{→}$碳酸鈣+二氧化碳+水該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根據以上信息推測:碳酸氫鈣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質有能溶于水(寫出一點即可);長期燒水的水壺內會有水垢,水垢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碳酸鈣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過多,都可以采用加熱煮沸 方法,來降低硬度和殺滅病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