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了豐富的化學知識。
(1)我國是最早生產鋼鐵的國家之一。“百煉成鋼”是指將生鐵轉化為鋼,該過程發生的變化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黑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爆炸時發生的主要反應如下,請完成配平(在方框內配上計量數,計量數“1”也要寫):___KNO3+___S+___C ___K2S+___N2↑+___CO2↑。
(3)我國是最早采用濕法冶銅的國家。文獻記載“膽銅法”:用鐵與“膽水”(含CuSO4)反應獲得銅。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4)古詩“投泥潑水愈光明”:在高溫條件下,炭與水蒸氣反應得到一氧化碳和另一種可燃性氣體。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湘潭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所以均一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
B. 堿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則能使酚酞變紅的一定是堿溶液
C. 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驗純,所以點燃氫氣前一定要驗純
D. 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于都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我市廬江縣盛產石灰石。為測定當地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取石灰石樣品,加到足量的稀鹽酸中,進行實驗(假定樣品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
石灰石樣品 的質量 | 燒杯和稀鹽酸 的總質量 | 反應后燒杯及燒杯中各物質的總質量 |
12 g | 140 g | 147.6 g |
請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______________。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于都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潔燃料丙,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丙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B. 丙物質屬于有機物,可用作溶劑和消毒劑
C. 該反應中共有三種氧化物 D. 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化學學習小組在實驗室里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過程中測得剩余固體質量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1)求理論上制得氧氣的質量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2)圖像中a的數值為________。
(3)時間為t1時固體中錳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科學家發現,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可以將樹木的纖維素變成超級儲能裝置,下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W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質量均保持不變
C.上圖中涉及的化合物有3種
D.參加該反應中Z與W的分子個數比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于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 CO2+2H2O,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 甲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氧氣與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2∶1∶2
C. 1個甲烷分子和2個氧氣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和2個水分子
D. 16 g甲烷和32 g氧氣反應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分子和原子兩種微觀粒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相同原子可能構成不同的分子
B. 物質只能由分子構成
C. 分子質量一定大于原子質量
D. 化學變化中分子數目一定發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示意圖,其中表示氫元素質量分數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