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碳酸氫鈉,白色細小晶體,無臭、無毒,可溶于水。固體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440℃時完全分解。碳酸氫鈉是強堿與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鹽,溶于水時呈現弱堿性。此特性可使其作為食品制作過程中的膨松劑。
(1)碳酸氫鈉的物理性質_________;
(2)碳酸氫鈉的俗稱_________;
(3)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
(4)舉一例碳酸氫鈉在食品工業中的用途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會使用常見的化學實驗儀器,并能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學習化學的基本要求。下圖是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幾種儀器和一個常見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能直接加熱的玻璃儀器是____(填代號);儀器a的用途是___________。
(2)王瀟同學欲用圖一所示的儀器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他應選用的儀器是_______(填代號)。
(3)指出如圖二所示實驗操作的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研究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首創的新型抗瘧疾藥。請根據青蒿素的化學式計算:
(1)青蒿素由______種元素組成。每個青蒿素分子中共有______個原子。
(2)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______。
(3)若有青蒿素14.1g,含有氧元素質量是多少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F、G和H均為初中化學學過的物質,其中C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②的前后沒有改變。氣體D能供給呼吸,G是淡黃色固體,H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圖中反應的條件沒有標出。請你完成下列問題:
(1)物質H是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①和②均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
(3)E和F的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利用自已設計的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實驗步驟:
(1)測量實驗需要的具支試管的容積。
(2)在干燥的具支試管中裝入銅粉,塞上橡皮塞。用癟氣球密封試管的支管口。移動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體積的氣體,記錄體積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據酒精燈高度,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3)用酒精燈在銅粉部位加熱,加熱時不斷推拉注射器。
(4)停止加熱后,待試管冷卻至室溫,注射器活塞穩定后,記錄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
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實驗室中如何測量該具支試管的容積_______?
②在實驗加熱過程中,具支試管上的小氣球作用是_______,不斷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
③假設具支試管的容積為50ml,反應前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20ml,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6ml,則反應消耗氧氣的體積為____________ml。由此可得實驗結論_______。
④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a、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b、注射器中預先不留一定體積的氣體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c、反應停止試管冷卻后,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
⑤若將裝置一改成裝置二,裝置二優點: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30g碳酸鈉溶液與48.2g氯化鋇溶液混合,碳酸鈉和氯化鋇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過濾,所得濾液質量為58.5g,試計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
⑴反應后生成的沉淀質量為___g。
⑵所得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河水含泥沙、細菌等雜質,需要凈化處理成自來水,某市自來水廠的生產過程如圖所示。
(1)為了使沉淀池的懸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____________。
(2)沙濾池可將_____________過濾除去。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___________的結構。
(4)常用于殺菌池消毒的物質有多種,請寫出其中一種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
(5)要鑒別自來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向自來水樣品中加入適量的_________,攪拌,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樣品為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混合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則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C.生成的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8: 1
D.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質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是指大氣中直徑不大于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吸入肺顆粒物.由于它能通過肺泡直接進入循環系統,對人體危害極大.
為了探究空氣中的濃度與車流量是否相關,我市某中學的同學在寶龍城市廣場周邊對空氣進行采樣,采樣時段與統計結果如表:
組別 |
| |||
清晨 | 上班時段 | 中午 | 下班時段 | |
(車流量最少) | (車流量大) | (車流量小) | (車流量最大) | |
第 | ||||
第 | ||||
第 |
在該探究實驗中,同學們將“采樣時段”設置為該實驗的________,而其他條件都相同.
為減少實驗誤差,應對表中
個小組同學的數據做怎樣的處理?________
該小組的同學將處理后的數據繪制成柱狀圖(如圖),請你將表格中“下班時段”的數據也進行相應處理,并用柱狀圖在圖中表示________.
根據上述統計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車流量越大,空氣中
的濃度________;
根據實驗結論,請你為我市空氣質量的改善提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