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p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__。
(2)t1℃時,將甲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該溫度下飽和溶液的一種方法是_____。
(3)t1℃時,將40g甲物質的飽和溶液稀釋為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_g。
(4)t3℃時,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
(5)t3℃時,將50g甲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為__g。
【答案】t1°C時,乙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加入甲固體或恒溫蒸發溶劑(合理即可) 40 甲=乙>丙 90
【解析】
(1)P點是物質乙和物質丙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的含義是:t1℃時,乙和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故答案為:t1℃時,乙和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
(2)t1℃時,將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在不改變溫度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甲物質或蒸發溶劑的方法;故答案為:加入甲固體或恒溫蒸發溶劑;
(3)t1℃時,甲物質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將40g甲物質的飽和溶液稀釋為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則40g×20%=(40g+x)×10%,解得x=40g。故填:40;
(4)t2℃時,乙物質的溶解度等于甲物質的溶解度,降低溫度至t1℃,甲、乙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任仍然是飽和溶液,溶液質量分數乙等于甲,丙物質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組成不變,應該按照t3℃時的溶解度計算,所以t3℃時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除去粗鹽中含有的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應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氯化鋇、碳酸鈉等物質,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去除沉淀后,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得到精鹽水。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操作步驟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將濾液的pH 調為7
C.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可以顛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佳佳跟媽媽學炒菜,她先打開了煤氣燃氣灶,煤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燃燒過程中_________能轉化為熱能。炒菜時她不小心把油鍋弄著了火,媽媽迅速用________使火熄滅。其滅火原理是_________。天然氣是常見的燃料,寫出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氯化鈉和13%的不溶性雜質,雜質不參加化學反應)中碳酸鈉的含量,取50g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137.7g水充分溶解,再向燒杯中加入30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經測定.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為474.5g(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_____;
(2)純堿樣品的質量分數_____;
(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I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A高溫分解生成一種氣體, C是一種常見的氣體,I是一種常見的調味品。
(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邏輯推理正確的是( )
A.有機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所以催化劑一定沒有參與化學反應
C.20℃時NaCl溶解度為36g,則20℃時NaCl的飽和溶液溶質質分數為36%
D.鐵與氧氣、水共同作用會生銹,將鐵與氧氣、水隔絕則可以防止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示意圖表示的粒子中,屬于原子的有(用序號填空,下同)____,屬于陰離子的有____,屬于陽離子的有____,屬于同種元素的有____,達到穩定結構的有____,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的是___.
通過以上各圖還可總結出,原子和離子的區別在于:
(1)_____.
(2)_____.
(3)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兩段等質量等表面積的鎂條,分別和足量的等體積不同濃度的稀鹽酸,在密閉容器中反應,測得容器中壓強變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曲線b對應的鹽酸濃度較小
B.反應結束后兩實驗中產生氫氣質量相等
C.開始時壓強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應放熱有關
D.曲線a中A點壓強最大,表明此時反應己結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彈簧夾處于關閉狀態。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能是氣球a明顯鼓起的是( )
試管內物質 | 膠頭滴管內物質 | |
A | 氫氧化鈉固體 | 水 |
B | 氧化鐵 | 稀鹽酸 |
C | 氯化鋇溶液 | 稀硫酸 |
D | 二氧化碳 | 氫氧化鈉溶液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