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O B. Si C. Al D. Fe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同學在學完酸的化學性質后,做了如下實驗
【觀察與討論】甲同學在做實驗時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懸濁液變澄清,再滴加無色酚酞溶液,無明顯現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觀察與討論】乙同學在做實驗時開始沒有觀察到氣泡產生,于是對碳酸鈉能否與鹽酸反應表示懷疑。甲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鹽酸,先發生反應Na2CO3+HCl =NaCl+NaHCO3,繼續滴加稀鹽酸,再發生反應NaHCO3+HCl =NaCl+ H2O +CO2↑。所以甲同學認為,乙同學實驗時還應_____________,才能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觀察與討論】甲同學先將廢液緩慢倒入一潔凈的廢液杯中,乙同學在觀察到氣泡產生后,也將實驗廢液緩慢倒入該廢液杯中,
為了處理實驗后產生的廢液,甲、乙同學決定對廢液杯中最終廢液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最終廢液中含有什么溶質?
【猜想與假設】猜想:廢液中含有NaCl、CaCl2兩種溶質;
猜想:廢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三種溶質;
猜想:廢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三種溶質;
【活動與探究】甲、乙同學為了驗證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甲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鹽酸,無氣泡產生;
乙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色;
【結論與反思】(1)猜想2正確;
(2)要得到相同的結論,還可采用很多種方法,如加入黑色固體粉末,可觀察到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表達與交流】甲、乙同學確認了最終廢液中溶質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腐蝕下水道或水質酸化,你認為處理該廢液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硼酸常用于治療小兒濕疹.如圖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關于硼元素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元素符號為B B. 相對原子質量為10.81g
C. 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 D. 是非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子序數為94的钚(Pu)是一種核原料,該元素一種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為239,下 列關于該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子數為145 B.核外電子數為94
C.質子數為94 D.核電荷數為2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同學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氣體進行還原氧化銅實驗并驗證有關氣體的性質(裝置氣密性良好):
①實驗開始時,先_____(選填“通氣體”或“加熱”),目的是_______。B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紅同學認為進入C中氣體是CO2、CO、H2O,但上述A~E裝置不能驗證小紅同學的觀點,裝置正確的連接是A→B→______。
③小蘭同學認為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實驗停止加熱前應先斷開B和C的連接,小明同學認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實驗后小高同學又指出:上圖裝置的尾氣處理E也可以用F裝置代替,F裝置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實驗小組實驗結束時,將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廢液倒在廢液缸里,為回收有關金屬和鹽,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試回答:
(1)操作1是__,固體A的成分__,固體C是__,濾液1和濾液2中溶質相同,該溶質是__.
(2)加入物質a必須過量的原因是__.
(3)要檢驗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
(4)若實驗過程中的物質損失可以忽略,最終所得硫酸鋅的質量__(填“>”、“<”或“=”)原廢液中硫酸鋅的質量.要計算該廢液中硫酸銅質量,必須要稱量__ 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 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B. 打開盛有濃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會冒白煙
C. 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D. 向澄清石灰水通二氧化碳,會產生白色的碳酸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