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鹽 B. 面粉 C. 牛奶 D. 花生油
A 【解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A、食鹽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B、面粉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濁液;C、牛奶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濁液;D、花生油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濁液。故選A。 點睛∶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定性。乳濁液不均一,不穩定。食鹽溶于水,可以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2018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試卷(二) 題型:單選題
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
B. 溫度t1應在20℃~30℃之間
C. 40℃時,5gKCl加入1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 50℃時,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晶體析出
C 【解析】A、由圖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大,故圖甲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正確; B、由表可知硝酸鉀與氯化鉀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20℃~30℃之間,故溫度t1應在20℃~30℃之間 ,正確; C、4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g ,故10g 的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鉀的質量為4g,故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28.6%,錯誤; D、50℃時,KNO3的溶解度是85...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門頭溝區2018屆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如圖的加熱袋常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加熱袋中的固體粉末含鎂粉、鐵粉和氯化鈉,使用時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產生大量熱。實驗小組針對放熱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展開探究。
【查閱資料】
常溫下鎂粉能與水發生置換反應,且放熱。
【進行實驗】
同學們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取不同成分的固體粉末放入甲中,通過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讀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時的室溫為22.8℃)
實驗序號 | A | B | C | D | E | F |
固體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現象 |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 ______ |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 較多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 無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
混合物溫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B,乙中現象為_______________。
(2)實驗A證明了鎂粉與水能反應,完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2O=____+H2 。
(3)使鎂粉與水迅速反應并放熱的最佳方法是向鎂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進】
(4)同學們分析實驗數據發現,升高的溫度沒有達到食品加熱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學們根據實驗結果進一步猜測,實驗F中的反應結束后,甲中剩余固體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鐵粉,檢驗其鐵粉存在的的實驗方案為:取少量固體混合物________。
(6)從上述實驗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沒有熱量的變化”的結論,依據的兩個實驗是(填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
無肥皂泡 Mg(OH)2 鐵粉 食鹽 沒有保溫措施,熱量散失 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溶液變淺綠色,證明有鐵粉 B E 【解析】本題考查了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通過實驗資料和實驗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論,要具體分析,綜合掌握。 (1)鐵不能與水反應,鐵和水混合時,無肥皂泡產生; (2)根據化學方程式,反應前鎂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的數目分別為1、4、2,反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順義區2018屆初三第一次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大理石”是常見的筑裝飾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蝕,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CaCO3+H2SO4 = CaSO4+CO2↑+H2O 【解析】“大理石”是常見的筑裝飾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蝕,原因是CaCO3+H2SO4 = CaSO4+CO2↑+H2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順義區2018屆初三第一次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稱是
A. 純堿 B. 燒堿 C. 小蘇打 D. 熟石灰
B 【解析】A、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故A錯誤; B、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故B正確; C、小蘇打為碳酸氫鈉的俗稱,故C錯誤; D、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故D錯誤. 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和平區2018屆九年級初三結課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市售加碘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鉀(KIO3)。請按要求進行計算:
(1)碘酸鉀中鉀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____。
(2)碘酸鉀中鉀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
(3)求碘酸鉀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計算結果保留至0.1%)
1:1:3 39:127:48 59.3% 【解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式的計算。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意義是解題的關鍵。 (1)根據碘酸鉀的化學式可知,碘酸鉀中鉀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1:3; (2)碘酸鉀中鉀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9:127:(16×3)=39:127:48; (3)碘酸鉀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9.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和平區2018屆九年級初三結課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下圖是利用數字化傳感器得到的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圖像。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曲線判斷,該反應是將__________________ (填“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滴入另一溶液中。
(3)當滴入溶液的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此時燒杯內溶液如果未經處理直接倒入鐵制下水道,你認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HCl+NaOH=NaCl+H2O 氫氧化鈉溶液 NaCl.HCl Fe+2HCl=FcCl2+H2↑ 【解析】本題結合圖像考查了酸堿中和反應,正確分析圖像是正確解決本題的關鍵。 (1)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2)根據圖像,在反應未進行時,溶液的pH=1,為強酸性溶液,所以該曲線反應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和平區2018屆九年級初三結課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H2SO4性質描述中,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A.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 與NaOH發生中和反應
C. 濃硫酸滴到白紙上使紙變黑
D. 與Mg反應放出氫氣
C 【解析】A. 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正確;B. 酸都能與氧化鐵發生反應,正確;C.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這是濃硫酸的特性,它能奪取紙張、木材、布料、皮膚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錯誤;D. 稀鹽酸、稀硫酸能與Mg反應放出氫氣,正確。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有一含有純堿的食鹽樣品,為了測定其中碳酸鈉的含量,某同學稱取30g的樣品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后氣體全部逸出,燒杯中剩余物的總質量為123.4g(假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
(1)反應中生成的氣體的質量是_____g;
(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
(3)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_?
6.6 53% 10.95% 【解析】(1)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中生成的氣體的質量是30g+100g-123.4g=6.6g;設30g樣品中含碳酸鈉質量為x ,100g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6.6g 106:44= x :6.6g 73:44=y:6.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