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魚缸中每升水溶解氧氣的質量低于0.003g時,魚就會死亡。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化學增氧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aO2+aH2O===2Ca(OH) 2+O2↑。現將2.88g過氧化鈣放入盛有200L水的魚缸中。請回答:
(1)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a的數值為 。
(2)通過計算分析:充分反應后,魚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設產生的氧氣完全溶于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KNO3和K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溫度低于40℃時,KNO3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Cl的溶解度
B. 將等質量的KNO3和KCl的飽和溶液從60℃降溫到20℃,析出晶體的質量KNO3大于KCl
C. 將10℃時KNO3、KCl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KN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比KCl大
D. 將20℃時100gKCl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固體才能使溶液恰好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
B. 蛋清溶液中滴加濃硝酸,微熱,產生黃色沉淀
C. 碳酸氫銨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
D. 在馬鈴薯片上滴幾滴碘水,馬鈴薯片表面變成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上海市靜安區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下面是幾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請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的名稱:a______;b______。
②采用裝置A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要收集氧氣選用______裝置(選裝置編號,下同),若用G裝置裝滿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氧氣應從___(選“c”或“d”)進。
③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該裝置與另一個可選用的裝置相比,其主要優點是______ 。
④用50g過氧化氫溶液與2g二氧化錳混合,充分反應后裝置內剩余物質的質量為45.6g.求:
Ⅰ.生成氧氣的質量_______g;
Ⅱ.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物質的量_______。(根據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上海市靜安區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能驗證 Zn、Cu、Ag 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一組試劑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滕州市九年級中考復習四月階段性自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鋼鐵是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某興趣小組同學對一廢鋼成分進行了探究。
問題1:這種鋼屬于哪種類型的鋼?
【查閱資料】含碳量0.03%~0.3%,為低碳鋼;含碳量0.3%~0.6%,為中碳鋼;含碳量0.6%~2%,高碳鋼。
【實驗】將11.4 g去銹后的廢鋼樣品加入盛有20.0 g稀鹽酸(足量)的燒杯(燒杯質量為120 g)中。化學反應過程中對燒杯及其中的剩余物進行稱量,記錄如下表:
反應時間 | t1 | t2 | t3 |
燒杯和藥品質量/ g | 151.3 | 151.0 | 151.0 |
【結論】通過計算分析:(最后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1)反應中產生氫氣的質量是 g。
(2)假設殘留在燒杯中的黑色固體全部是碳單質,則該樣品屬于哪種類型的鋼?(寫出計算過程)
問題2:回收金屬對節約金屬資源的意義。
【拓展】(3)若該樣品為高碳鋼(假設含碳量為2%),鋼鐵廠冶煉100 kg這種鋼,需要含Fe2O3 76%的赤鐵礦石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上海市浦東新區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為驗證碳酸鈉的性質,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利用圖A裝置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或方程式 |
Ⅰ 向三頸瓶內倒入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并滴加酚酞; | 溶液變_______色。 | |
Ⅱ 按圖A所示連接裝置,將注射器1的長針頭伸入瓶內液面下,抽取少量碳酸鈉溶液; | 注射器1中液體變渾濁,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 |
Ⅲ 將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完全注入三頸瓶中。 | 在整個過程中,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_______。 |
②甲、乙兩組同學在研究碳酸鈉和澄清石灰水的反應時發現了新問題,實驗操作及現象如圖B所示。
圖B
【提出問題】甲組實驗未見渾濁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與澄清石灰水的濃度或碳酸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假設一:若使用更大濃度的石灰水,會迅速產生渾濁。
假設二:若使用更大濃度的碳酸鈉溶液,會迅速產生渾濁。
經討論,飽和石灰水的濃度已達最大值(室溫),因此假設一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進行實驗】甲、乙兩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驗證假設二是否成立。
分別向盛有2 mL、不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滴加_____滴飽和石灰水,記錄現象如下:
實驗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碳酸鈉溶液的濃度 | 0.5% | 0.8% | 1% | 5% | 8% | 10%(飽和) |
實現現象 | 渾濁 | 渾濁 | 渾濁 | 不渾濁 | 不渾濁 | 不渾濁 |
【解釋與結論】
由上表信息可知,假設二是否成立?________(填“是”或“否”)。
【實驗反思】
甲組同學重復進行了圖B中乙組同學的實驗,觀察到溶液迅速渾濁。甲組同學和乙組同學實驗操作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