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都不變
B. 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說明氧氣易溶于水
C. 物質在氧氣中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D. 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所以生活中應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西安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12月)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化合物
B. 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性質一定不發生變化
D. 過濾時,若濾紙未緊貼漏斗內壁,會使過濾速率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南康區五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符號表示:
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②五氧化二磷_________③三個氮原子_______
④二個氧分子_______⑤硫離子______⑥氫氧根離子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州市教育聯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化學實驗中常常會出現意外情況,這是提升我們學科素養的良好機會,要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小婧同學在空氣中點燃鎂條時,卻發現在生成的白色固體中還夾雜著少量的淡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生成淡黃色固體?
(查閱資料)小婧查閱資料,記錄了下列幾種物質的顏色:
物 質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顏 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黃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其他同學認為不必查閱氯化鎂的顏色,理由是__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資料,小婧認為淡黃色固體可能是由鎂與空氣中的________(填化學式)反應生成的;
(實驗探究)小婧設計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她的實驗操作可能是_________;
(實驗結論)根據小婧實驗結果,寫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兩個反應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通過上述實驗,你對燃燒有什么新的認識?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州市教育聯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學習要善于歸納和總結。以下完全正確的是
A.對化學史的認識 | B.日常生活經驗 |
①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 ②門捷列夫發表了元素周期表 | ①煤氣泄漏 ------ 馬上開燈檢查 ②炒菜時油鍋著火 ------ 立即蓋上鍋蓋 |
C.元素之最 | D.對微粒的認識 |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②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鐵元素 | ①所有氣體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②氫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句容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標號①②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選用A、D裝置制取O2,實驗過程中當觀察到_______(填寫現象)時,說明氣體集滿,接下來應先_____(填“從水中取出導氣管”或“熄滅酒精燈”).若發現D中的水變紅,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實驗室可用(NH4)2SO4固體和熟石灰混合加熱制取NH3,應選擇發生裝置為____(選填序號,下同).NH3是一種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則可用____收集.
(4)選擇發生裝置B和收集裝置____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CO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______,檢驗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若將發生裝置由B改為F,其優點是______.
(5)在用KClO3加熱制O2的過程中,發現產生O2的反應速率很慢,經檢查不是KClO3變質,也不是裝置氣密性不好,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句容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設計正確的是
A. 用100mL量筒量取5.6mL水 B. 用二氧化錳區分雙氧水和水
C. 用過濾法或活性炭能使硬水轉化為軟水 D. 用4L酒精與4L水混合配制8L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內江市心學校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半期自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水由云變作雨,水分子間的間隔將_______(填“變大”或“變小”)。合成水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