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中混有雜質常常影響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的判定。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 | 雜質 | 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O2,點燃 |
B | NaOH | Na2CO3 | 加入過量鹽酸,蒸發 |
C | 鐵粉 | 銅粉 | 加入過量稀硫酸,過濾 |
D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過量銅粉,過濾 |
考點:
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
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
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通氧氣點燃,這是因為除去氣體中的氣體雜質不能使用氣體,否則會引入新的氣體雜質,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NaOH和Na2CO3均能與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鐵粉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銅粉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D.
點評: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水滅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氣后也能燃燒
C.將煤塊粉碎后再燃燒是為了使其燃燒更充分
D.天然氣、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
C.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凈化水的操作有多種,綜合運用這些操作凈化效果更好。下面合理的先后順序是( )
A.過濾、沉淀、蒸餾 B.沉淀、蒸餾、過濾
C.沉淀、過濾、蒸餾 D.蒸餾、過濾、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 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 室內起火時,應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進行呼救
C. 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產品以保鮮
D. 用工業用鹽(亞硝酸鈉)烹調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根據圖像信息,回答問題。
(1)進行該反應的實驗操作是按照 (填“甲”或“乙”)圖所示進行的。
(2)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是 。
(3)曲線上C點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糖塊放到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這一現象說明( )
A. 分子的體積很小 B.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C.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溶液混合,能發生化學反應,并且一定能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CuSO4,NaOH,NaCl B. NaCl,KCl,KNO3
.C. NaOH,NaCl,HCl D. MgCl2,AgN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 碳、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劇烈 |
| B. | 鍋里的油著火時可以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隔絕了氧氣 |
| C. | 用扇子扇煤爐火焰,越扇越旺,是因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氣 |
| D. | 圖書館內圖書著火,立即用水基型滅火器滅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