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26.5%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10克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圖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質屬于_____(填“鹽”或“堿”).
(2)10克碳酸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質量是______克.
(3)圖中a點的數值是____________.
(4)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寫化學式).
(5)通過計算說明,圖象橫坐標中的b點表示的溶液的質量是多少克?(書寫過程)________
鹽 2.65 1.1 HCl CaCl2 30g 【解析】試題分析:1)滴加的碳酸鈉屬于鹽類。 2)10g碳酸鈉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為:10g╳26.5%=2.65g 3)圖中a點表示生成氣體的最大值。可利用二氧化碳與碳酸鈉在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進行求解。解題過程為: 【解析】 設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x 2HCl+Na2CO3= 2NaCl+H2O+CO2↑ 1...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 氮氣 B. 石油
C. 焊錫 D. 糖水
A 【解析】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A. 氮氣由同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符合題意;B. 石油由不同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C. 焊錫由不同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D. 糖水由不同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堂鎮六校2018屆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純羊毛衫 B.木制桌椅 C.純棉毛巾 D.尼龍繩
D 【解析】A.純羊毛衫,屬于天然纖維,錯誤;B.木制桌椅,屬于天然材料,錯誤;C.純棉毛巾,屬于天然纖維,錯誤;D.尼龍繩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將植物油與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 打開啤酒瓶蓋有氣泡冒出,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減少而減小
C. 洗潔精用于洗滌餐具,是因為洗潔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 配制溶液時,攪拌可以增大溶質的溶解度
B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故不能混合得到溶液,錯誤; B、打開啤酒瓶蓋有氣泡冒出,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減少而減小,正確; C、洗潔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不是溶解功能,錯誤; D、配制溶液時,攪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大溶質的溶解度,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相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黃豆與芝麻混合的實驗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B.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能說明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 電解水實驗能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 二氧化碳滅火實驗能說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
A 【解析】A、黃豆和芝麻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宏觀物質,不是分子間有間隙,而是物質間的間隙,錯誤; 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沒有氣體參加和生成,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能說明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正確; C、電解水實驗能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正確; D、二氧化碳滅火實驗能說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一包固體含有鋅粉、碳粉、氧化銅、氫氧化鈉、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固體的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該實驗中生成白色濾渣乙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⑵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是 ________(寫化學式,下同),證據是_________。
⑶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____________。
⑷實驗結束后,該興趣小組將濾液C和濾液D都倒入到廢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清液E為藍色,經檢驗E中不含氯離子,則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
AgNO3+KCl=AgCl↓+KNO3 NaOH 加入Cu(NO3)2溶液無明顯現象,否則會生成藍色沉淀 KCl、Zn、CuO KNO3、Zn(NO3)2、Cu(NO3)2、HNO3 【解析】(1)鋅粉、碳粉、氧化銅不溶于水,故濾液A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鉀,加入硝酸銅后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氫氧化鈉,加入硝酸銀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白色沉淀是氯化銀,反應方程式為AgNO3+KCl=A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所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 | 物質 | 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NaCl | 泥沙 | 加入水溶解,過濾,蒸發 |
B | O2 | 水蒸氣 | 通過足量的濃硫酸 |
C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滴入足量的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 |
D | H2 | HCl氣體 |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除去雜質的原則是所選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且不引入新的雜質。A、氯化鈉易溶于水,泥沙難溶于水,加入水溶解,過濾,蒸發可得到氯化鈉,正確;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正確;C、Na2CO3+2HCl==2NaCl+H2O+CO2↑,引入雜質氯化鈉,錯誤;D、先通過NaOH溶液,可除去HCl氣體,再通過濃硫酸除去引入的水蒸氣,得到干燥、純凈的氫氣,正確。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部分學校2018年九年級中考模擬試卷1 題型:科學探究題
實驗與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內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銅制火鍋上有綠色的銹跡,他對綠色銹跡的成分和性質產生了濃厚興趣。
【查閱資料】
(1)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體混合物;(2)銅表面綠色銹跡的主要成分為堿式酸銅。
【發現問題】
查閱資料后,該同學將少量堿式碳酸銅放入試管中加熱,發現試管中的固體由綠色變成黑色,同時試管壁上有無色液滴生成。為了進一步確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產物,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黑色固體成分。
【猜想與假設】該黑色固體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方案】請幫助該同學完成下述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與現象 | 實驗結論 |
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②正確 |
探究二: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還會生成CO2和H2O。
【進行實驗】選擇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活塞,通入一段時間的空氣;
步驟二:點燃酒酒精燈,依次連接裝置A→B→________→_______(填“C”,“D”);
步驟三:點燃酒精燈,觀察到明顯現象后,停止加熱。
【解釋與結論】
①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了H2O,寫出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寫出Cu2(OH)2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上述裝置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炭粉和氧化銅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固體全部溶解,溶液變為藍色 D C D中固體變藍 CO2+Ca(OH)2=CaCO3↓+H2O Cu2(OH)2CO3=2CuO+H2O+CO2 ↑ 除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1)該黑色固體可能是碳粉盒氧化銅的混合物; (2)氧化銅可以與酸反應生成藍色的溶液,而碳不與酸反應,故可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固體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綜合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所示是某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和“
”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種類都發生改變
C.該反應可能為 2H2 + O2 2H2O
D.該反應的生成物為兩種
C 【解析】 試題分析:A、通過微觀示意圖可看出:反應前是兩種物質,反應后是一種物質,故該反應是化合反應,錯誤,B、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故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發生了變化,原子的種類不會改變,錯誤,C、通過反應微觀示意圖,該反應可能為 2H2 + O2 2H2O,正確,D、通過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生成物為一種,其他一種是過量的反應物,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