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B.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氧化鐵(Fe2O3)
C.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D.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某校學習小組到實驗室進行探究實驗。他們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性質。
(1)寫出反應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
(2)請指出圖中所用儀器的名稱:
a _____ b _____ c______ d_____
(3)指出裝置圖中的一些錯誤: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4)反應完成后,應先________,再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5)他們用這種方法收集了兩瓶氣體。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帶火星的木條,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條則能復燃。導致這個現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寫出操作上的原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小明同學依據描述書寫的化學符號:①兩個氮分子:2N2;②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粒子:S;④兩個鐵離子:2Fe3+;⑤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H2O;⑥+2價的鎂元素:Mg2+。其中正確的有( )
A. 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自貢市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枝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會________。
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處(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__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燒杯內壁出現________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發現________。
結論;蠟燭燃燒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自貢市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同呼吸,共奮斗”是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大氣中PM2.5(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x10-6m的顆粒物)的增多會導致灰天氣,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大。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發展燃煤發電 B. 研發新能源汽車
C.禁止焚燒秸稈 D. 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自貢市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變化,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 天熱吃雪糕時,發現雪糕慢慢融化
B. 花香四溢
C. 洗凈的鐵鍋常出現銹漬
D.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質子、⑤中子、⑥電子六種粒子中,將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序號填寫在橫線上(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能直接構成純凈物的是①和_____;(2)能保持物質水的化學性質的是水_____;(3)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4)帶正電荷的是③和___;(5)不顯電性的是①②和____;(6)質量最小的是____;(7)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⑥和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 ”和“
”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 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C. 每個生成物分子由3個原子構成
D. 參加反應的“”和“
” 分子的個數比是 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質子、④中子、⑤電子、 ⑥離子;這些微粒中,
(1)物質的微粒有 ; (2)顯示電中性的微粒有 ;
(3)一定帶負電的微粒有 ; (4)一定帶正電的微粒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