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點的意義: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
B. T2℃時,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C. T2℃時,40g甲放入50g水中,可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37.5%的甲溶液
D. T1℃時,分別在100g水中各加入40g甲、乙,同時升溫到T2℃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6種物質,分別由C、H、O、Cl、Ca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已知A、B、C、D是不同類別的無機化合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種可燃性氣體。這些物質之間相互關系如圖所示,圖中“一”表示能相互反應,圖中“→”表示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式是______。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3)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______。
(4)列舉A在農業生產中的一個用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關于該轉化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丙是碳酸鈉,乙是氫氧化鈉,則甲是硝酸鈉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則丙一定是碳酸鈣
C.甲、乙、丙、丁之間的轉化可以全部通過復分解反應實現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種元素,且乙可用來滅火,則丙一定是單質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小段鎂條(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鎂條表面有________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現問題]為了再次觀察上述反應現象,小林同學用較長的鎂條重做上述實驗,但發現了異常現象,試管中出現了白色沉淀。
[實驗驗證1]小林同學針對兩次實驗的不同,設計對比實驗方案,探究出現異常現象的原因。
試管(盛有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鎂條長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實驗現象(省略題干現象) | 快速反應,試管發熱,鎂條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異(恢復至20℃) | 無 | 少量 | 較多 | 很多 |
[得出結論]鎂條與鹽酸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與________有關。
[追問]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
[查閱資料]①2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鎂54.8 g;
②鎂能與熱水反應產生一種堿和氫氣;
③氯化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鎂;猜想二:氯化鎂;猜想三:氫氧化鎂,猜想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驗證2]將白色沉淀洗滌干凈,分別取少量沉淀于A、B、C試管中,進行如表實驗:
試管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A | 加入足量鹽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確,但這種白色沉淀能溶于鹽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確 |
C | 加入適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離子是: |
繼續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 | 出現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化合價為縱坐標,以物質的類別為橫坐標所繪制的圖象叫價類圖。如圖為鐵的價類圖,請分析該圖后填寫下列各空:
①A點表示的物質類別是_____,C點表示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它能與稀鹽酸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②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K2Fe(SO4) 2,則它代表的點是圖中_____(選填A、B、C、D、E、F、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紅棕色粉末,A、C常溫下是氣體,A和B在高溫下反應能生成C和D;B和E反應生成黃色的G溶液;F溶液和G溶液反應能生成H、I兩種沉淀,其中H不溶于稀硝酸。
(1)物質I的化學式是____;固態C的俗名是____。
(2)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B和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該反應在工業上可用于____。
(3)物質F屬于____(填“酸”、“堿”、“鹽”或“氧化物”)。
(4)F和G的反應屬于___(填一種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錸被譽為“超級金屬”,錸及其合金被廣泛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錸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錸原子的電子數為_____,x=_____。
(2)錸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錸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改進裝置,其優點是_______(只填一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到_______,填“1…‘2…3”或“4”)處,但實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OH易與CO2反應而變質。小華看見實驗臺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對其成分進行探究,設計實驗方案如圖。
(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1)NaOH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圖中,操作①的名稱是_____。
(3)根據如圖實驗現象判斷,該NaOH_____(填“未”或“已”)變質。
(4)操作③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5)若測得E的pH>7,則A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