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列礦石冶煉金屬時,排放的廢氣容易引起酸雨的是( )
A.輝銅礦(主要成分Cu2S)
B.赤鐵礦(主要成分Fe2O3)
C.磁鐵礦(主要成分Fe3O4)
D.鋁土礦(主要成分Al2O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信息分析題
如圖是物質與其構成粒子之間的關系圖。
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鐵是由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離子”,下同)構成的,氯化鈉是由_________構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①當a=_________時,該粒子是原子。
②當a=8時,該粒子是_________ (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其符號為_________。
(3)氯化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走進實驗室就聞到了這種氣味。從分子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一單元 滾動小專題(三) 物質的檢驗、分離與提純 題型:選擇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甘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擬定的實驗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
B.KCl固體(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并加熱
C.CO氣體(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 ——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過濾,濾液中加稀鹽酸至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八單元 單元復習(一) 金屬和金屬材料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金屬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鋁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B.鐵在干燥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C.硬鋁(鋁合金)的硬度大于純鋁
D.金屬資源的回收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金屬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八單元 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將CO通入盛有12 g Fe2O3的試管內,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試管冷卻,此時試管內殘留固體的質量為9.6 g,則反應生成鐵的質量為( )
A. 2.4 g B. 5.6 g C. 11.2g D. 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單元 實驗活動7 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題型:選擇填充題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開展下列實驗活動: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用pH計(測pH的儀器)每隔5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表所示。下列對測定結果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測定 時刻 | 17:05 | 17:10 | 17:15 | 17:20 | 17:25 | 17:30 | 17:35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A. 在測定期間,該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
B. 該雨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沒有影響
C. 若在17:40測定,pH一定小于4.85
D. pH=4.95與某些工廠排放的酸性氣體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單元 單元復習(三)酸和堿 題型:簡答題
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甲實驗驗證了氫氧化鈣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學性質。
(2)乙實驗用pH試紙測定白醋的酸堿度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則測得結果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丙實驗中,稀硫酸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寫出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九單元 課題2 溶解度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物質的溶解度一定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攪拌不能增大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C. 在一定條件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換
D. 打開汽水瓶蓋,汽水會自動噴出來,證明氣體的溶解度和壓強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專題復習(四)實驗探究題 題型:探究題
蔗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某興趣小組對“蔗糖的組成”進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認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進一步轉化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實驗驗證】
方案一:小明將蔗糖在氧氣中燃燒,檢驗到生成產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小剛認為該方案不合理,只能說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剛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說明蔗糖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猜想該黑色固體是單質碳,并繼續利用圖示裝置,另選試劑進行了驗證單質碳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象如下:
實驗過程 | 實驗現象 |
________________,點燃酒精燈 | ①硬質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②_____________ |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閱資料得知蔗糖的化學式為C12H22O11。小紅發現:蔗糖分子中氫原子的數目是氧原子數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質量卻是氫元素質量的8倍,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