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
C.把打磨過的鋁片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鋁片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D.細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催化劑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后催化劑本身的質量減少 B.催化劑可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C.催化劑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 D.化學反應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張宇和李星同學發現,生活中紅棗包裝中常使用一種袋裝防腐劑,品名為“504雙吸劑”,其標簽如圖1所示。
他們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樣品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張宇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 | 固體逐漸消失,有大量無色氣體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Fe2O3 |
李星認為張宇同學的實驗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結論,理由是
,
并設計如圖2實驗方案繼續驗證。
(1)②中固體溶解時放出大量熱,由此可以判斷固體中一定含有 。
(2)李星同學對濾渣B又進行探究: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固體減少, , ,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得出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
(1)圖1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接通電源后觀察兩電極都有氣泡產生,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通電一段時間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氣體是 。
(2)已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決定于氣體的分子數之比。該實驗中能說明水的化學式為“H2O”的實驗現象是 。
(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離技術。如圖2所示,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透過淡化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淡化膜,從而得到淡水。對加壓后右側海水成分的變化分析正確的 。
A.溶質質量增加
B.溶劑質量減少
C.溶液質量不變
D.溶質質量分數減少
(5)甲、乙兩個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pH變化如圖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城市受酸雨的影響較嚴重
B.pH小于7的降雨稱為酸雨
C.煤的大量燃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儀器與裝置,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編號儀器名稱:① ②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該裝置還需添加的實驗用品為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D裝置用排水法來收集氧氣,則導管a應接 導管口。
(3)用裝置B制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但該同學發現試管內持續有氣泡產生,但集氣瓶中一直收集不滿,懷疑裝置漏氣,請你幫他想個簡單辦法找出漏氣部位 。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粉末制取氧氣, (填“能”或“不能”)用B裝置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4)某同學用E裝置進行過濾,才過濾一會兒就發現過濾速度越來越慢,他應該采取的措施為
(填序號)
①將要過濾的液體加明礬靜置后再過濾 ②用玻璃棒在漏斗內攪拌以加快過濾速度
③重新更換濾紙繼續過濾 ④將濾紙搗破可以加快過濾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發展之本。
①電解水可證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 。
②高鐵酸鉀(化學式K2FeO4)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凈化處理領域。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2) ,該物質中鐵元素處于 (3) (填“游離態”或“化合態”)。
③水是重要的溶劑。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g,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4) 。
A.酒精燈 B.玻璃棒 C.燒杯 D.量筒
④水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下列實驗中水起吸收熱量作用的是 (5) 。
⑤“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 + X → NaClO +NaCl+H2O,則X的化學式 (6) 。 次氯酸鈉(NaClO)的摩爾質量為 (7) , 1.5mol NaClO中約含氯原子 (8) 個,
其中氧元素的質量是 (9)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 Na2CO3 H2SO4
B.NaCl Na2SO4 Na2CO3
C.NaCl Ba(OH)2 K2SO4
D.CuSO4 Na2SO4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