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從微觀的角度了解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認識物質組成和變化的本質.
(1)圖甲是鎂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鎂的示意圖.
①氧化鎂的化學式為_____;圖中的x=_____.
②從得失氧的角度看,鎂與氧氣的反應屬于_____反應;從得失電子的角度看,反應中鎂原子_____(填“得到”或“失去”)2個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
③由圖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電子后,其化合價將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圖乙是NaCl與AgNO3兩溶液反應的示意圖.
寫出與上述反應本質相同的另一化學方程式:_____(反應物之一為AgNO3).
【答案】MgO 12 氧化 失去 降低 HCl+AgNO3=AgCl↓+HNO3
【解析】
(1)①根據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通常顯﹣2價,鎂元素通常顯示+2價,原子得失電子后,質子數不變進行分析;
②根據有氧參加的反應叫氧化反應,鎂原子最外層有兩個電子,容易失去兩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進行分析;
③根據原子得到電子后質子數不變,電子數增加,所以形成的離子帶負電,化合價降低進行分析;
(2)①根據常見離子的名稱進行分析;
②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
③根據常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進行分析.
(1)①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通常顯﹣2價,鎂元素通常顯示+2價,所以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原子得失電子后,質子數不變,所以圖中的x=12;
②有氧參加的反應叫氧化反應,所以鎂與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鎂原子最外層有兩個電子,容易失去兩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
③原子得到電子后質子數不變,電子數增加,所以形成的離子帶負電,化合價降低;
(2)通過分析微觀圖可知,該反應的實質是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沉淀;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化學方程式為:HCl+AgNO3=AgCl↓+HNO3。
故答案為:(1)MgO,12;②氧化,失去;③降低;(2)HCl+AgNO3=AgCl↓+HNO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請對下列錯誤觀點用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寫出相應的否定例證.
錯誤觀點 | 否定例證 | |
① | 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 舉例:CuO+CO |
② | 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 __ |
③ |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 | __ |
④ |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 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是紅棕色粉末,B是白色沉淀,D為紅褐色沉淀,Y的溶液顯藍色,X和G都是黑色固體,結合圖中信息,回答有關問題
(1)沉淀D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固體H的化學式:________
(2)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溶液C的顏色是:_________
(4)Y溶液在農業上的應用: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錳酸鉀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實驗小組的同學對高錳酸鉀的某些性質和用途進行探究。
實驗一、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圖,用下列給定的藥品、用品:高錳酸鉀、棉花、火柴及下列儀器,制取氧氣.
(1)儀器⑤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
(2)制取并收集氧氣時,應選用圖中的儀器有_________。(填序號);利用此原理還需要補充的一種儀器是_________,在此實驗中該儀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該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根據所給儀器收集該氣體應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
(3)實驗時需要使用酒精燈,下列使用酒精燈的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__(從圖中選出正確的操作編號).
(4)小明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導致水槽中的水倒流進人了導氣管,可采用的補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種即可)。
實驗二、探究高錳酸鉀的溶解性: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請根據實驗操作圖示回答相關問題:
(1)步驟一:如圖操作,振蕩后靜置,觀察到:A試管中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色;B試管中晶體不溶解,汽油不變色;根據此實驗可知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
(2)步驟二:如圖操作,將步驟一中A試管內溶液倒人B試管中,振蕩后靜置,觀察現象。請你對B試管中出現的現象提出猜想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三、高錳酸鉀溶液檢驗二氧化硫:如圖所示,在小燒杯A中加入少量的稀高錳酸鉀溶液。取一根小木條,在一頭蘸一些硫粉,并點燃,迅速伸人燒杯B中,片刻后取出小木條,振蕩燒杯A,可觀察到燒杯A中出現的現象是 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其中X的化學式是_____,反應前后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價發生的變化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I拓展實驗
實驗過程中某同學的手上不小心沾上了高錳酸鉀溶液,結果手上的皮膚變成了棕黃色,經過查閱資料結合已學過的化學知識分析原因,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拓展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蝕性
討論分析:構成皮膚細胞的基礎物質是蛋白質,其屬于_________(填“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遇到高錳酸鉀溶液后被腐蝕,因此皮膚呈現棕黃色。進行如下兩個實驗探究KMnO4溶液對不同類物質的腐蝕性:
實驗四、將新鮮雞皮在不同濃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現象如表:
KMnO4溶液濃度 | 0.002% | 0.01% | 0.1% | 1% |
雞皮的變化 | 無明顯變化 | 邊緣部分變為棕黃色 | 全部變為棕色 | 全部變為黑色 |
實驗五、將銅片分別浸泡在4種溶液中進行實驗,浸泡相同時間,現象如下表:
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
實驗 | 25mL0.1% KMnO4溶液 | 25mL0.1%KMnO4溶液+10滴濃硫酸 | 25mL蒸餾水+10滴濃硫酸 | 25mL1%KMnO4溶液+10滴濃硫酸 | |
銅片質量/g | 實驗前 | 0.54 | 0.54 | 0.54 | 0.54 |
18小時后 | 0.54 | 0.52 | 0.54 | 0.43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五中通過對比②和④,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對銅才有腐蝕性”的結論,需要對比______(填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堿式碳酸鎂高溫能分解,可用于鎂鹽制備,制藥工業等。其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
Ⅰ.研究其分解產物
(1)取樣高溫灼燒,檢測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充分反應后,得到白色固體,由此推斷生成物中肯定不含金屬鎂及單質碳,理由是 。
(2)檢驗生成物中是否含有碳酸鎂、氫氧化鎂。
操作現象 | 結論 | |
① | 取適量生成物置于試管中, 。 | 生成物中不含碳酸鎂。 |
② | 取適量生成物置于試管中,加入熱水,滴入酚酞試液, 觀察到 現象。 | 生成物中不含氫氧化鎂。 |
;(3)用酚酞試液檢驗是否存在氫氧化鎂不能用冷水代替熱水是因為 。綜合上述實驗推斷堿式碳酸鎂的分解產物為二氧化碳、水和 。
Ⅱ.測定堿式碳酸鎂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按下圖一進行實驗。
①量氣管中裝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能用水代替是因為 ,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則測出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將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②實驗中共消耗稀硫酸20mL,根據所測數據求得生成氣體的質量為1.32g,則進入量氣管的氣體體積為 ,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實驗條件下CO2密度為1.97g/L)
Ⅲ.確定堿式碳酸鎂的組成
設計如上圖二裝置,并按下述步驟操作。
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36.4g樣品置于試管中,稱量裝置B的質量為192g。
步驟2:加熱裝置A直至樣品完全反應。
步驟3:用止水夾夾緊裝置A和裝置B間膠皮管,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
步驟4:稱量裝置B的質量為199.2g。
(1)裝置B中物質為 ,裝置C的作用為 。判斷樣品完全反應的方法:當觀察到裝置B中 ,則樣品已完全反應。
(2)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求出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 (3分)
Ⅵ.有人說“加熱堿式碳酸鎂最后階段固體質量減少是因為生成二氧化碳”是真的嗎?
另取一定量堿式碳酸鎂樣品在空氣中加熱,測出樣品的固體殘留率(×100%)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0至t1℃過程中固體質量保持不變的原因是 。
②分析圖像數據判定該說法是 (填“真的”或“假的”),判定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化學性質與第三層的電子數目密切相關
B.該元素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C.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6
D.該元素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中電熱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3)足量紅磷充分燃燒后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觀察到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水進入集氣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進入集氣瓶的水約為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由此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含有NaCl雜質的某燒堿樣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在實驗過程中,溶液的pH值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求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
(2)求10g該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_;
(3)求a點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如下圖所示。
(1)寫出用裝置A來制取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裝置B或C均可作制取H2和CO2的發生裝置,裝置B的優點是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請簡述使裝置B中反應停止的原理____________。
(3)若用裝置D收集一瓶H2,氣體從b口進入,請把裝置D補畫完整_______(只畫導氣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