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寫出甲實驗中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乙實驗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3)丙實驗中觀察到試管內有白色沉淀產生。
(4)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甲、乙、丙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廢液缸中,最終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產生疑問。
【提出問題】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
【交流討論】①一定含有的物質:碳酸鈣、指示劑、水和 (寫物質名稱) 。
②還含有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同學們有如下猜想。
小云認為:只有碳酸鈉
小紅認為:只有氫氧化鈣
小林認為: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你認為還可能是 。(寫一種猜想)
【實驗設計】小方想用氯化鈣溶液來驗證小云、小紅、小林的猜想。查閱資料獲悉氯化鈣溶液呈中性,并設計如下實驗。請你將小方的實驗設計補充完整。
實驗內容 | 預計現象 | 預計結論 |
取少量廢液缸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 的猜想正確。 |
② 。 | 的猜想正確。 | |
③ 。 | 的猜想正確。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 。
【答案】(1)NaOH+HCl===NaCl+H2O
(2)氣球脹大
(4)【交流討論】①氯化鈉 ②氫氧化鈉
【實驗設計】①小林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小云
③沒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小紅
【反思拓展】 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試題分析:(1)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乙實驗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錐形瓶內的氣體量減少,使得錐形瓶內的壓強減少,故可觀察到的現象是氣球脹大
(4)【交流討論】①由于甲實驗反應生成了NaCl ,故是氯化鈉
②最終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說明還含有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故除了上述幾個猜想,還可能是氫氧化鈉
【實驗設計】取少量廢液缸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若現象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說明含有碳酸鈉,但除了碳酸鈉還有一種顯堿性的物質,故小林的猜想正確
②若小云的猜想正確,只有碳酸鈉,那么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就只實驗現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③若小紅的猜想正確,只有氫氧化鈣,那么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就沒有發生反應,故實驗現象是:沒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3分)金屬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
(1)在汽車電路中,經常用銅作導線,這是利用了銅的延展性和 。
(2)鋁抗腐蝕性能好,是因為鋁與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的化學式為 。
(3)黃銅是銅鋅合金,將純銅片和黃銅片相互刻畫(如圖所示),純銅片上留下明顯的劃痕,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現有下列微粒:①H ②H2 ③Al3+ ④NO3-,
其中能表示分子的是 (填序號);
由③和④兩種微粒構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2)分析以下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并回答問題:
請回答以下問題:
①表示A物質的分子,則A物質的化學式為 。
②表示B物質的分子,B物質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
③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1)下圖是a、b、c三種物質溶解度曲線,a與c溶解度曲線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①P點的含義是 。
②t2℃時30g 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溶液質量是 g。
③將t2 ℃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降到t1 ℃時,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 。
(2)KNO3和K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KCl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則x的取值最小范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因果關系不成立的是
A.因為金剛石和石墨的內部結構不同,所以物理性質不同
B.因為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洗去油污
C.因為CO具有還原性,所以用于工業煉鐵
D.因為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由離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大氣的演化經歷了原始大氣、次生大氣和現代大氣三個階段,次生大氣中部分成分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一定條件下,3.4g甲物質和4.8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4g乙物質和另一種物質X,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物質甲的化學式是NH3
B.物質X的質量為2.8g
C.物質X的化學式是N2
D.該反應化學方程式中物質X與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