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中有一瓶標簽受損的無色液體,如圖所示。這瓶無色液體是什么呢? 某化學小組的學生進行了討論
(1)大家討論后一致認為不可能是蒸餾水,請說出理由是_____。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步驟一:取該液體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____粉末。 | 沒有氣泡產生。 | 該液體不是過氧化氫溶液。 |
步驟二:取該液體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 | _____ | 該液體是稀硫酸。 |
(2)如果該液體可以用來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方程式_____。
(3)甲同學測定該液體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則該液體可能是_____(寫一種符合條件的化學式)。
(4)吸附劑中主要物質為SiO2和CaCl2, CaCl2中鈣、氯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
【答案】蒸餾水是純凈物 二氧化錳 產生白色沉淀 2H2O22H2O+O2↑ H2SO4 40:71
【解析】
(1)水是純凈物,不含有溶質,故不會出現溶質質量分數,故不可能是蒸餾水;故填:蒸餾水是純凈物;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會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所以步驟一:取該液體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粉末,沒有氣泡產生,證明該液體不是過氧化氫溶液;故填:二氧化錳;
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所以取該液體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故填:產生白色沉淀;
(2)在實驗室中,若用液體來制取氧氣則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會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故填:2H2O22H2O+O2↑;
(3)該液體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則該液體是一種酸,如硫酸;故填:H2SO4;
(4)CaCl2中鈣、氯元素的質量比為40:(35.5×2)=40:71;故填:40:71。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人類正在運用各種方法,進行科學開發和綜合利用。下列有關海水資源開采、提取的工藝流程或原理中,不正確的是( )
A.海水曬鹽:海水經日曬、風吹,即通過蒸發結晶法可獲得大量粗鹽晶體
B.粗鹽提純: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可選用足量
溶液,并過濾
C.海水淡化:鑒別海水與淡水,可分別向樣品中加入少量硝酸銀溶液,看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D.海水制“堿”:向海水中依次通入足量氨氣、二氧化碳,即可直接制備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H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它們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
其中A是一種暗紫色固體,B、H都是黑色固體,E是一種無色液體。試推斷:
(1)寫化學式:B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反應①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屬于_____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物質D在生活中的一種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化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 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 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 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白鎢礦的主要成分是CaWO4,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鐵等雜質,工業生產鎢流程如下:
(1)白鎢礦反應前需要進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II均為____________操作,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________________
(3)寫出Na2WO4與濃鹽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流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
(4)寫出金屬鎢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了一瓶敞口放置的過氧化氫溶液,其上的標簽是10%,他認為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不到10%,需要重新測定并更換試劑瓶的標簽。他做了如下實驗:稱量該溶液34.0g倒入燒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0.5g二氧化錳,直到不再放出氣體后,再稱量燒杯中混合物的質量,稱量結果為33.7g。
(1)該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的理由是_____。
(2)反應生成的氣體的質量為_____。
(3)計算該瓶溶液中溶質的實際質量分數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I是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其轉化關系如圖所示,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分類,A、B、D、E、F是不同類別的物質,G是紅色固體;A、B、C中含有同種元素,B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一種氣體。F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圖中“一”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未標出)。請回答:
(1)寫化學式:B________;D_______;I________。
(2)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以下“對比實驗”不能達到目的是
A.比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
B.比較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
C.金屬與鹽酸反應
D.探究分子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守恒定律是一條重要規律,請利用該規律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鎂條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氧化鎂(只考慮氧氣參加反應),若固體質量變化用圖1表示,則m2與m1之差表示_____的質量.
(2)實驗過程中,鎂條點燃后實驗現象如圖2所示,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石棉網上留下固體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還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