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氣是一種工業上常用的氣體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氣雜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水煤氣的主要成分進行研究.
【查閱資料】
(1)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遇水變成藍色;
(2)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與過量鹽酸反應時生成NaCl,H2O,CO2
【實驗假設】
①可燃氣只是CO
②可燃氣體只是H2
③可燃氣體是CO,H2的混合氣.
【實驗過程】
實驗小組按以下流程進行實驗(水煤氣中CO2,H2O已被充分吸收);
實驗中,發現黑色氧化銅變紅,且 ,證明水煤氣含有H2;還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水煤氣含有另一可燃氣體為
【實驗反思】
根據實驗結論,甲同學認為實驗應保證安全,防止中毒,對尾氣的處理方法是 。
【實驗拓展】
(1)實驗后,乙同學認為欲檢驗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幾滴稀鹽酸,若沒有氣體產生,則溶液中還有NaOH剩余,但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設計是錯誤的,理由是 。
(2)丁同學通過本次實驗,結合查閱的資料發現,不用任何其它試劑,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就可以鑒別稀鹽酸和碳酸鈉兩種無色溶液.正確的鑒別方案及結論是 .
【實驗過程】無水硫酸銅變藍色;一氧化碳.
【實驗反思】用容器收集起來
【實驗拓展】
(1)如果氫氧化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也沒有氣體產生.
(2)把兩種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種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滴加,
如果開始時沒有氣泡產生,滴加一會兒后產生氣泡,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稀鹽酸,另一種是碳酸鈉溶液;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產生,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另一種是稀鹽酸.
解析試題分析:【實驗過程】
實驗中,發現黑色氧化銅變紅,且無水硫酸銅變藍色,證明水煤氣含有H2;還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水煤氣含有另一可燃氣體為一氧化碳.
故填:無水硫酸銅變藍色;一氧化碳.
【實驗反思】
實驗應保證安全,防止中毒,對尾氣的處理方法是用容器收集起來.
故填:用容器收集起來.
【實驗拓展】
(1)如果氫氧化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也沒有氣體產生,所以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設計是錯誤的.
故填:如果氫氧化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也沒有氣體產生.
(2)正確的鑒別方案及結論是:
把兩種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種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滴加,
如果開始時沒有氣泡產生,滴加一會兒后產生氣泡,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稀鹽酸,另一種是碳酸鈉溶液;
因為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開始時稀鹽酸較少,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沒有二氧化碳產生,當滴加的稀鹽酸較多時,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這時有氣泡產生.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產生,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另一種是稀鹽酸;
因為碳酸鈉溶液和較多的稀鹽酸反應時,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這時有氣泡產生.
故填:把兩種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種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滴加,
如果開始時沒有氣泡產生,滴加一會兒后產生氣泡,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稀鹽酸,另一種是碳酸鈉溶液;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產生,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另一種是稀鹽酸.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點評:化學實驗現象是化學實驗最突出、最鮮明的部分,也是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依據,掌握物質的性質和相互之間的反應關系,并有助于提高觀察、實驗能力.所以,對化學實驗不僅要認真觀察,還應掌握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化學實驗室開放日,小池和小航同學在藥品柜中發現一瓶淡黃色粉末,瓶外貼有“過氧化鈉(Na2O2)”的標簽,這種外觀與硫黃相似的物質到底有哪些性質?他們十分好奇,為了弄清它的有關性質,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過氧化鈉(Na2O2)在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設計實驗]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1.在試管中加入適量過氧化鈉,再加入足量水; | 1.黃色粉末溶解,有 產生 | 產物 (填“有”或“沒有”)氧氣; |
2.用 伸入試管 | 2.木條復燃 | |
③再向試管中加入幾滴酚酞試液. | | 產物有氫氧化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工業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
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樣品純度.
(1)小科同學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
(2)小明認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如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為減小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
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開閉情況是 .
(3)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燒堿的純度將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4)已知N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NaHCO3,當Na2CO3全部轉化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繼續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O2.
現向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課堂上同學們正在進行酸、堿、鹽知識的探究,以下是教學片斷,請你參與其中并認真填寫空格.
【學生實驗】將二氧化碳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
【學生板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猜想①: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猜想②:兩者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實驗探究】
(1)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
實驗現象:A中軟塑料瓶変癟,B中
(2)小紅認為小華的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小明同學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小華的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對比實驗是 .
(3)小寧設計的是通過檢驗生成物來驗證猜想,請幫她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向B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 | | 驗證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課本中有一問:為什么汗水有咸味?學習小組同學為此開展探究.
提出問題;汗水中產生咸味的物質是什么?
假設與猜想:根據生活經驗推測,汗水中產生咸味的物質可能是 .
查閱資料:用鉑絲醮取少許含有鈉元素的溶液(或物質)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會呈現黃色火焰.
制訂計劃:為了證明咸味物質是猜想中的物質,一是要證明汗水溶液中含有陰離子 (填寫離子符號),二是要證明汗水溶液中有陽離子 (填寫離子符號).
進行實驗:
證明陰離子的實驗:向汗水溶液中滴加 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蕩,仍有白色沉淀產生.
證明陽離子的實驗: .
結論:經上述實驗證明,汗水中的咸味物質就是猜想中的物質.
分析與交流:上述實驗中,證明陰離子存在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我國第四套人民幣硬幣中使用到鎳(Ni)、銅、鐵等金屬.某興趣小組決定探究Ni、Fe、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1)【查閱資料】
鎳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價鎳鹽,并放出氫氣.
①寫出鎳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結合所學知識, (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較出Ni、Fe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2)【探究實驗】(所用金屬片均已用砂紙打磨.)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現結論 |
![]() 相同濃度的NiSO4 | 鐵片表面有固體析出,銅片表面 . | 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小組成功完成了下圖所示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驗證了二氧化碳的組成。
探究過程如下:
1. 稱量裝有干燥塊狀木炭的試管D,質量為50.7g,裝有堿石灰的裝置C質量為112.3g,連接A、B、D裝置;
2. 從長頸漏斗加入足量3%的過氧化氫溶液,連接C裝置,點燃酒精燈;
3.待D中發生反應,熄滅酒精燈,冷卻;
4. 稱量試管D及剩余固體的質量為50.1g,裝置C的質量為114.5g
已知:堿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木炭中的雜質不參與反應,B、C中所裝藥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關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裝置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反應
酒精燈加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減小誤差,步驟Ⅲ冷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列式并計算)_____________,從而計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學校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對銅制品生銹很很感興趣.經查閱資料,知道銅銹的主要成份是堿式碳酸銅,俗稱銅綠,化學式為
Cu2(OH)2CO3.他們在探究中發現,銅綠受熱分解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外,試管中還有一些黑色粉末狀固體.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這種黑色粉末,小明和小娜準備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分析黑色固體的組成,并驗證產生的氣體:
(1)提出問題:黑色固體是什么?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
向試管中的黑色固體滴加足量的 (填化學式)溶液,充分反應后,觀察固體的溶解情況和所得溶液的顏色;
(4)現象與結論:
小剛和小娜經過實驗之后,都給自己的猜想做了正 確的評價.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確的話,實驗現象應為: .
(5)若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兩種氣體生成物(無水硫酸 銅遇水變藍),應將生成的混合氣體先通過 B 裝置,.當將氣體通入裝置A進行驗證,氣流應從 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遵義市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茶,許多村莊道路兩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關于太陽能路燈所用材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鋁合金燈柱屬于復合材料 | B.硅電池板中的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
C.燈泡中填充氮氣作保護氣 | D.透明的塑料燈罩屬于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