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1(“”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
(1)從宏觀角度看,物質B屬于_____(選填“單質”或“化合物”)
(2)從微觀角度看,物質A是由_____構成的(選填“分子”或“原子”或“離子”)
(3)參加反應的A與B的粒子個數比為_____
(4)從圖你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_____(填序號)
①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②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③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
(5)請寫出能用該圖示表示的化學方程式_____
(6)如下圖中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B是鈉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
②鈉元素屬于_____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③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電子(選填“得到”或“失去”)
單質 分子 2:1 ①② 2H2+O22H2O 22.99 金屬 失去 【解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模擬圖,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和原子結構示意圖。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圖中提供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物質的構成及種類,也才能正確的判斷物質的化學式、反應的方程式等。 (1)物質B的分子是由同種的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 (2)物質A是分子構成的; (3)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后有一個B分...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東東莞樂而思中心中考化學第一次模擬練習卷 題型:單選題
在進行化學實驗操作考核時,下列四位同學的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 液體的傾倒 B.
液體的量取
C. 熄滅酒精燈 D.
稀釋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特點。
(1)若用表示甲元素的原子,
表示乙元素的原子。某反應前后的物質微觀示意圖如下。
反應物 | 反應物 | 生成物 |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和
中的
屬于同種元素,這是因為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________。
②該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數目 B.元素種類 C.分子種類 D.物質總質量
質子數 ABD 【解析】(1)①同種元素的核電荷數相同,即核內含有相同的質子數;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元素種類,原子數目都不發生改變,故選AB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錯誤;C、正在加熱的蒸發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取,錯誤;D、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興趣小組在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中,有同學聯想到了漁民用過氧化鈣(CaO2)增加魚池中的含氧量,于是做出猜想:過氧化鈣與水反應可制取氧氣。
實驗裝置 | 實驗主要過程 |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加入過氧化鈣和水后,有少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在導管口幾乎收集不到氣體。該裝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氣瓶中只收集到極少量氣體,震蕩試管后仍有少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 |
實驗結論:過氧化鈣與水反應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分析與反思】
(1)小林希望對此實驗進行改進,使該反應加快,請你幫他提出合理化建議_____。
(2)同學們對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氫氧化鈣和氧氣②碳酸鈣和氧氣。你認為猜想_____(填序號)一定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
不能 加熱過氧化鈣和水的混合物(或向過氧化鈣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劑) ②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而反應前沒有碳元素 【解析】本題考查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抓住實驗目的、結論,前后聯系,進行細致的思考、推斷。 實驗結論: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氧氣的速率太慢,所以不能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分析與反思:(1)根據過氧化鈣(CaO2)室溫下穩定,在300℃時分解成氧氣,由此可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研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把一條粗金屬絲繞成線圈,罩在一支蠟燭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滅了.對這一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金屬絲有良好的導熱性
B. 金屬線圈內的氣體溫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
D. 若預先將金屬絲加熱,蠟燭就不會很快熄滅
B 【解析】A、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正確; B、金屬絲導熱將火焰的熱量傳遞到外面,不是金屬線圈內的氣體溫度升高,錯誤;C、火焰熄滅是因為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正確; D、若預先將金屬絲加熱,那么金屬絲內空氣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的時間會延長,蠟燭不會很快熄滅,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中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讀取液體體積 B.
過濾
C. 傾倒液 D.
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疆吉木乃初級中學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畢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下圖為A、B、C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示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
(1)℃時,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分別是
則它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
(2)℃時,一定質量的A、C兩種固體物質的飽和溶液,當溫度由
℃升高到
℃時,A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C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赡艹霈F渾濁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巴彥淖爾市2018屆九年級4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象和對應的結論描述都正確的是( )
A. 向某固體上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該固體一定是碳酸鹽
B.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該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C. 某固態化肥與熟石灰混合研磨后產生氨氣——該化肥一定是銨態氮肥
D. 把燃著的木條伸入某無色氣體中,木條熄滅——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C 【解析】試題分析:向某固體上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該固體不一定是碳酸鹽,可能是金屬;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該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可能是鹽;某固態化肥與熟石灰混合研磨后產生氨氣——該化肥一定是銨態氮肥;把燃著的木條伸入某無色氣體中,木條熄滅——該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氮氣。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