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下圖中選擇裝置進行了氧氣的制備實驗。學科王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
(2)甲同學從上圖中選擇A、E裝置的組合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用膠皮管連接裝置A和E中的玻璃導管時,應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收集氣體前,應將集氣瓶裝滿 并蓋上 。收集氧氣還可選用的裝置是 。
(3)乙同學稱取一定質量的KMnO4固體放入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 。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現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應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應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成兩組,分別進行下列實驗:
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O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2的質量不變,
則猜想 錯誤;第二組同學取K2MnO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簡單的實驗方法是 。
[拓展延伸]實驗發現,KClO3固體加熱制取O2的反應速率很慢,但如果將KMnO4固體與KClO3固體混合加熱,則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請說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應中是否作催化劑 (選填“是”或“否”),為什么? 。
【答案】(1)錐形瓶;(2) 2H2O22H2O+O2↑ ; 潤濕 ; 水 ; 玻璃片 ; C ;
(3)[實驗驗證] Ⅰ和III ;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試管內;
[拓展延伸] 否 ; 是因為高錳酸鉀分解也會產生氧氣,同時產生的二氧化錳對氯酸鉀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解析】
試題分析:(2)B裝置屬于固液體常溫下的反應,故是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生成的是水和水;E裝置屬排水法收集氧氣;用膠皮管連接裝置A和E中的玻璃導管時,應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收集氣體前,應將集氣瓶裝滿水,并蓋上玻璃片;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選C裝置;
(3)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2的質量不變,說明二氧化錳沒有分級測試氧氣,猜想1 和3錯誤;若錳酸鉀分級測試了氧氣,只需要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試管內,若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說明錳酸鉀分解生成了氧氣;
將KMnO4固體與KClO3固體混合加熱,由于高錳酸鉀分解也會產生氧氣,同時產生的二氧化錳對氯酸鉀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故氯酸鉀的分解速率會加快。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少量灰黑色的生鐵粉末,投入盛有過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待完全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留有黑色的殘渣。該黑色殘渣的主要成分是
A.鐵 B.碳 C.鐵、碳混合物 D.硫酸亞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由圖可知:
(1)當溫度為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鈉的溶解度。
(2)當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氯化鈉時,可用 法提純硝酸鉀。
(3)硝酸鉀、氯化鈉都屬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難溶”)物質。
(4)10℃時,將12g硝酸鉀加入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為防止事故發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確的是
A.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B.冬天用煤取暖時封閉門窗
C.油鍋中著火用鍋蓋蓋滅 D.廚房內煤氣泄漏打開排氣扇通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某黃銅(銅鋅合金)樣品中銅的含量,取10g樣品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漸加入稀硫酸,使之與樣品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時,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為14g,反應后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為23.9g。請計算:
(1)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
(2)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探究物質性質的常用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若以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為原料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填寫儀器序號字母)。
②生成氧氣時,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A裝置中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2)連接裝置B、C可用來驗證CO的還原性,裝置B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色,裝置C中出現白色沉淀。寫出裝置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將CO2氣體通入裝置E中,則裝置E中溶液的質量與之前相比會 (填寫序號)。
A.減小 B.不變 C.增大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從不同角度對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進行了探究,請填寫下列空白。
(1)如何用實驗驗證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先用pH試紙測定稀鹽酸的pH,再逐漸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并不斷振蕩,同時測定混合液的pH | pH逐漸變大,最后pH |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 |
分析上述方案中,為什么強調只有測得pH7才能證明反應發生了?
方案二:
如下圖向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先滴加酚酞試液,后滴加稀鹽酸至過量,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兩個方案在設計思路上的相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取少量方案二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 | 若生成藍色沉淀 | 氫氧化鈉有剩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
若沒有明顯現象 | 二者恰好完全反應 |
小明同學對此提出質疑,沒有明顯現象也不能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此他認為還需要補充下列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
補充方案 | 取上述少量方案二所得溶液于試管,加入________(填一種試劑的名稱),觀察現象 | ____________ | 二者恰好完全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溶液在生產和科研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1)廚房中的下列物質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填編號);
a.面粉 b.食鹽 c.白糖 d.牛奶
(2)下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
①t2℃時,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1℃時,將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克;
③將t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到t2℃(假設水分沒有蒸發),則與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④將t2℃時,甲、乙兩種物質相同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冷卻到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 物質。
(3)氣體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變化規律。
①打開可樂瓶,逸出大量氣泡。由此可見,壓強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
②不同溫度下,氧氣的溶解度隨壓強的變化如圖所示,
圖中t1對應的溫度為40℃,則t2對應的溫度 (填編號)。
a.大于40℃ b.小于40℃ c.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氧氣:
(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 、b 。
(2)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序號),其中二氧化錳
起 作用。
(3)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實驗結束,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_ ;
此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成了淺紫紅色,你認為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4)用E裝置收集氧氣的依據是 ,檢驗氧氣是否集滿的方法是 。
(5)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NH3極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應該從上圖中選擇的是 和 (填序號)。
(6)若用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供選用的裝置如下:
要得到平穩的氧氣流,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選填“甲”或“乙”);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