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C實驗中燒杯③的作用是與①作對照;
(2)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的原理、注意事項分析回答.
(3)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
(4)根據滅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1)通過燒杯①與燒杯③的對比發現,燒杯①中的酚酞變紅,燒杯③中的酚酞不變色,說明是氨水讓酚酞變紅而不是其它物質讓酚酞變紅,而氨水和酚酞并沒有混合,從而說明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
(1)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反應的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通過該實驗得出: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的$\frac{1}{5}$;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裝置氣密性要好、實驗前夾緊止水夾、紅磷過量或足量、冷卻到室溫后才打開止水夾.由于教室內人數較多,通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選用教室內的空氣,測定的結果不準確;
(3)B實驗中,由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的現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
(4)實驗時,不慎將酒精灑到桌面并著火,可用濕布覆蓋,其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
故答案為:
(1)①;與燒杯①進行對比;(2)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frac{1}{5}$,①②③④;(3)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4)隔絕空氣.
點評 此題以圖示的形式綜合考查了正確判斷實驗現象及規范進行基本的實驗操作的綜合題.解題時應充分利用題中給予的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得出正確答案.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如該研究成熟并廣泛應用,能緩解溫室效應 | |
B. | 反應②為化合反應 | |
C. | 反應①提高了鐵的氧化物中鐵的質量分數 | |
D. | 整個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O2$\frac{\underline{\;高溫\;}}{\;}$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 |
B. |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 |
C. | 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負極的2倍 | |
D. | 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 B. | 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 ||
C. | Na2CO3+Ca(OH)2═CaCO3↓+2NaOH | D. | Fe+CuSO4═FeSO4+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粒子③是陰離子 | B. | 粒子②和④屬于同種元素 | ||
C. | 粒子②和③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 | D. | ①元素通常顯+2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化合反應一定只有一種生成物 | |
B. | 有單質參加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 |
C. | 分解反應一定有氣體生成 | |
D. | 生成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